星河室内乐团演出现场。
曾经,她是一名高校教师,但为了音乐,她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选择了创业,自主建立一间弦乐工作室,带着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拉小提琴。为了重拾舞台经验,她又组建了一支室内乐团,和朋友们以兴趣为基调,将美好的古典音乐带给更多的人。她,就是合肥星河弦乐工作室和星河室内乐团的创始人——武晓笑。
放弃高校教师身份创办工作室
武晓笑,合肥人,今年30岁,琴龄20余年。
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时,武晓笑报考的均是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在校期间出于兴趣爱好,又攻读了“教育学”学位,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不过,武晓笑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小提琴专长,常年坚持练习并保持较高水准。
2018年前后,武晓笑在蜀山区文化馆的暑期公益课堂教一群小朋友练琴。令武晓笑没想到的是,她竟在这里发现了“新大陆”。“接触小朋友们后,发现和孩子们打交道,非常有意思,而且孩子小,可塑性更强,如果能用所学音乐,为他们带来一点什么,感觉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最初,武晓笑两头兼顾,既在高校上课,又为小朋友们教琴。这样的“兼职”生活,她坚持了两年左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看上去琴师很惬意,其实,是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来维持演奏状态,所以,如果想做好一件事,那还是应该专心致志。”武晓笑说,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决定辞去高校教师的工作,创办弦乐工作室,专心做儿童小提琴教学。
为汲取舞台经验组建乐团
武晓笑的弦乐工作室,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星河”。“所有的琴童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虽然小,但是仍然闪耀着光芒,所以,这些闪耀着光芒的琴童团员们,就能汇成一条闪烁的河流,希望我们的演奏像星星一样,闪耀在时间的河流中。”武晓笑解释说。
在教学过程中,武晓笑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琴艺老师,在给孩子教学、指导时,因离开室内乐的舞台太久了,缺乏舞台经验。“很多老师离开校园后,可能就没有公开表演过,导致教学中,无法共情孩子的想法。”
武晓笑逐渐意识到“舞台经验”的重要性,不管是团队演出还是独奏,都需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来输送养分。“音乐表演是情感传递,如果无法共情,那也没办法教学生。”
2020年6月,武晓笑决定和朋友一起创立一支弦乐团,并沿用工作室的名字,取名“星河室内乐团”,以演奏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现代室内乐作品为主要特色。
经过双向选择与团员更迭,如今,乐团成员基本固定为6人,分别是两个小提琴手、一个中提琴手、两个大提琴手、一个钢琴手。
四五个月演出一次
最初,乐团保持着两三个月演出一场的频率,但后来,武晓笑发现,频率太高,团员的精力与演出的品质无法保证。“演出太频繁了,内容同质化严重,选曲上也会束手束脚,没有更多时间去打磨作品。”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她决定压缩演出频次,把脚步放慢一些,现如今,一般四五个月演出一次。“从排练到演出,筹备期大概要花两个月时间,包括选曲、编曲、不断排练磨合、感受声场效果以及后勤、宣发等。”
星河的演出时间会选择在一些节点或节气,来增加演出氛围,而演出地多集中在合肥,比如1912国际影城、合柴时光展厅、欧风街城市音乐礼堂等,偶尔也会应邀去外地演出,像江浙等地。
每场演出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乐团选取的是主流古典音乐,也会在一些经典作品基础上进行改编。有时候,还会穿插“流行音乐”元素的小惊喜。
比如,2022年8月,星河室内乐团的一场“夏日范特西”室内演出,就曾纳入了“周杰伦”。“周杰伦有很浓厚的古典音乐情结,他的一些歌中会有古典音乐的身影,比如《琴伤》,引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六月船歌》来贯穿全曲伴奏,我们在演出时,就演奏了此曲,用这种方式拉近观众与古典音乐的距离。”
乐团是一个家庭
星河室内乐团成立已有三年多,乐团成员中有00后,也有80后,平均年龄27.8岁,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武晓笑形容,乐团是一个谦虚、温暖、有合力的家庭,团员之间不只是同事、朋友,更像是家人,都有一种归属感。“我们团员之间感情非常好,大家在一起拉琴,只有性格、想法、三观一致,才能充分融合,遇到问题可以用音乐沟通,虽有年龄差,但没有代沟。”
在发生意见不一的时候,团员间也愿意互相包容、理解,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去前进。这让武晓笑很感动。
而武晓笑也透露,虽有演出有门票收入,但乐团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每场收入,几乎与场地费用持平。“但没有人因为没有钱而抱怨,反而是非常想去演出,积极争取演出的机会,这让我觉得很感恩,很温暖。”
从事演出三年来,武晓笑也有一些困惑,“观众对古典音乐的审美,还需要培养和提升。”武晓笑说,有时候,乐团觉得排演的曲子很好听,但观众会觉得晦涩,而且,愿意花时间、金钱去听演出的观众暂时还不算多。
星河室内乐团同时还是蜀山区文化馆驻馆特色团队,有时候,也会应邀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刚刚过去的4月,星河参加了“文艺轻骑兵走进‘科里科气’”专场音乐会,在“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学岛站,为科研工作者带去了一场午休演出。
演出的意义是为受众带来愉悦
最初组建乐团时,武晓笑以为观众会以小年轻、小情侣居多,但实际入场的观众也有以家庭为单位的,还有亲子团以及老人。“我们最大的听众有80多岁了,最小的是只有一岁多的小朋友,被家长带来感受体验。”
演出过程中,武晓笑会留心观察听众,有些粉丝第一次观演后,便追随着乐团的脚步,几乎每场演出都去聆听。而她也欣喜地发现,有的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很有仪式感,会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漂亮的裙子。有些观众,会全程注视舞台,认真观赏,从不低头翻看手机。
有一次演出时,乐团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为双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五首小品,但歌单中只列出一个总的名字,并没有罗列五首小品。一个女粉丝在演出后,特地找到武晓笑,询问刚才这几首小品的名字,觉得曲子很好听,想回去后找来听。这让武晓笑很惊喜。“我们演奏的主要是古典音乐,观众非常投入地去听,能够为他们带来愉悦,引发共情,就很有意义,每一次演出也是培养受众喜好的过程。”
在组建乐团的三年时间里,武晓笑也明显觉得自己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首先是舞台经验,这不是过去具有就能一直保持的,因为每年都会有几次演出,舞台经验得到了很大丰富。还有,团队的协调合作也有提升,能让我们更融洽地去为一个目标奋斗。”武晓笑说,乐团收获了受众,而她个人收获了成长。
对于未来,武晓笑希望每个团员在专业上更加精进,而对于团队,她则笑了笑说,“能在市场上‘活’下来,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情况。”武晓笑说,希望有更多的弦乐团加入到合肥这个市场中来,共同将弦乐团市场做好,形成百花齐放的姿态。“只有做这个事情的人越多,形成良性竞争,听弦乐的人才会越多,受众普及率才能越高,这个行业、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朱庆玲 通讯员 李炜建 季云冈(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