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蜀山 > 正文

从“无证上岗”到专业成长 家校社共育的“政协智慧”

2025-05-12 16:09:26    来源:江淮时报   

  四月中旬,合肥市蜀山区“父母成长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在合肥安生学校正式揭牌。这一由政协委员推动建立的家校社三方协作平台,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家长互助网络,共同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

  破题家庭教育——

  从“无证上岗”到科学育儿的跨越

  委员工作室的成立,源于对家庭教育痛点的深刻洞察。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合肥安生学校校长余海燕坦言:“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长期处于‘无证上岗’状态。”她结合26年教育经验指出,0-6岁、6-12岁、12-18岁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各异,但许多家长因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这一现状催生了工作室的核心——通过整合专家、学者、教师等资源,为家长提供系统性成长支持,构建优质家庭教育生态。

  聚焦知识普及、聚焦资源整合、聚焦政策建言是余海燕为委员工作室提出的行动纲领,以便切实履行职能。余海燕认为,要联动社区、学校与媒体三方,构建“三维网络”,以“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实践打造政协履职品牌。通过深入调研家庭教育难点,形成高质量提案,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多方合力——

  跨界合作共绘教育蓝图

  “父母成长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落地,是多方协作的成果。蜀山区政协将工作室定位为“学习交流新课堂、协商民主新路径、社区联结新纽带”,通过智力支持与全程指导,推动其成为家庭教育创新的标杆。安生教育集团依托国际化办学基因,引入“项目式学习”“融合课程”等创新模式,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为工作室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学校与社区的深度联动成为另一亮点。“父母成长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计划下沉社区,还将联合教育专家、心理学者开展“家庭教育大课堂”“亲子沙龙”等活动,传递科学育儿理念,贴近家长实际需求。媒体资源的加入则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借助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传播优质内容,营造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联动学校、社区、媒体搭建‘三维网络’,形成线上线下资源聚合效应。”余海燕说。

  这一跨界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边界,形成以政协为纽带、学校为阵地、社区为延伸、媒体为传播渠道的协同网络,共同构建起覆盖家庭教育全链条的服务生态。

  “妈妈学院”实践——

  从焦虑到成长的蜕变

  作为工作室的前期探索,“妈妈学院”已初显成效。这一由家长自发成立、学校支持的平台,通过八期活动累计服务数百个家庭。活动涵盖青春期教育、升学经验分享,以及插花、摄影等兴趣课程,既缓解育儿焦虑,又重塑家长自我价值。

  安生学校高二年级学生家长牛春燕全程参与了“妈妈学院”活动,她感慨:“‘妈妈学院’让我从‘抓狂母亲’蜕变为‘六十分妈妈’。”通过专家讲座,她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对抗行为是“寻找自我的必经过程”,学会了倾听与情绪疏导技巧。更令她惊喜的是,自身的状态感染了孩子,“妈妈变得和善后,孩子也主动投入学习”。

  另一位高二年级学生家长龚泌波认为,活动让家长有了赋能感、连接感、成长感。“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可落地的育儿方法,不同的兴趣活动打破社交壁垒,构建家长互助社群,所营造的终身学习氛围带动家庭共同进步。”龚泌波表示,“父母成长课堂”突破现有的形式化教育,真正地激发了家长在育儿认知层次方面的自觉性。“真正重要的教育,我觉得最好的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父母成长课堂’委员工作室下的‘妈妈学院’给了我们实现的平台。”

  未来愿景——

  让教育本质回归“共同成长”

  面对家校共育的深层需求,“父母成长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已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

  “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热爱、找到长板所在。”在“妈妈学院”活动现场,余海燕谈到了今后计划,“要让家长都参与到教育当中,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改变家长,教育的本质是共同成长。”

  下一步,委员工作室将增设“爸爸俱乐部”“父子科技营”“运动营”等活动,吸引更多父亲参与;通过家委会跟踪学习成果,推动家庭教育计划落地,建立良性反馈机制;按孩子年龄段划分模块,提供精准化指导,形成分层课程体系。

  余海燕表示,工作室还会深化与合肥市政协“民声工作室”的合作,开展“双联双创”活动,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家庭教育的路径,为教育现代化注入创新动能。“我们期望可以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实效的政协履职的平台,不仅是让家长能够受益,还能够去传播政策的温度。”

  “父母成长课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落成,不仅是蜀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尝试,更是一次对“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回应。通过政协智库与社会力量的联动,助力家庭构建科学育儿生态,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家长与社会的共同成长之旅。

  全媒体记者 陈妍 吴军

  实习生 李晟曦 李箬冉 王若曦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