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因为父母情感纠纷差点失学的小萌(化名),最近重返校园。小萌不知道的是,他的身后有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施杰的默默守护。在施杰的统筹调度下,街道综治中心启动专班处置程序,联动化解小萌父母的情感矛盾,并对他们开展法治教育和跟踪回访,让小萌的父母认识到错误,冷静下来解决问题,不再迁怒于孩子。
如何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一直是施杰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3年4月投身政法工作以来,施杰致力于推进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牵头创建“所所联动”、家事纠纷联动处置等机制,主导成立“娘家人”后援团、“搭把手”法律援助队等队伍,整合各方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不断破题解难中推动辖区平安建设走深走实,法治建设深入人心。
基层治理“同心圆”发力
在合肥市蜀山区丁香路沿街一楼,300平方米南七街道综治中心窗明几净。中心大厅设立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群众在受理窗口统一登记诉求后,就能享受“一站式”解纷服务。
“我们街道位于省会主城区,人口密度大,市场主体多,治理环境也复杂,仅靠单兵作战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必须将资源整合起来,才能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施杰说。
自2024年初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启动后,兼任中心副主任的施杰积极落实“需驻尽驻”要求,牵头推动派出所、信访办、司法所等6个部门常驻,市场监管所、热线办、工会3个部门轮驻,“四员一律”及6家社会组织50余名志愿者按需随驻综治中心,统筹做好矛盾化解、法律咨询、司法确认等综合治理工作。
施杰利用街道社会资源丰富优势,针对辖区物业、消费等矛盾纠纷突出实际,邀请市物业协会派员进驻综治中心,指导辖区36个住宅小区规范成立业委会,联动化解物业矛盾纠纷281起;邀请省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委会参与,提供消费领域调解、咨询服务,妥善化解长达3年的某健康体检中心误诊纠纷。与省心理协会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共同打造心理服务基地,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60余人次,形成行政管理力量和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同向发力。
辖区三家关联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未建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开工、部分业主无法办理房产证、大量诉讼案件难以执行等问题集中爆发,成为“烫手山芋”。施杰没有畏难,在综治中心牵头成立保障专班,配合法院开展该公司破产清算案相关处置工作,深入群众做好政策解读、思想疏导,逐一破解难点堵点。2024年末,5000多件关联案件依法终结出清,两宗闲置十余年地块得到重新规划利用。该案例被写入了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遇到‘硬骨头’不怕,必须先咬住,不能咬一下就不咬了,不然永远啃不下来。”施杰说。
2024年以来,南七街道综治中心线上线下受理各类群众诉求5000余件,大量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基层,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高效解纷“金点子”频出
南七街道的某建筑装修公司不久前与顾客吴某发生了消费纠纷。因吴某与家人装修意见不合,想要中止装修服务,与该公司就违约赔偿数额起了争议。后在司法所、律所的联动介入下,很快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虽然这只是个小纠纷,但处理高效公正,让我们对这里的营商环境很有信心。”该装修公司设计总监刘安安说。
“所所联动”是施杰为解决消费纠纷牵头建立并重点打造的创新机制。施杰说,在受理的矛盾纠纷中,消费纠纷占比很大,涉及面广且内容杂。过去主要靠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力量较为单一。施杰立足岗位职能,统筹协调力量,逐步将南七市场监督管理所、南七派出所、南七司法所和属地律师事务所凝聚起来,在街道综治中心设立了“所所联动”调解室,发挥成员单位政策规定熟、法律知识专业、处理突发情况经验丰富等优势,快速有效化解纠纷。随着实践的深入,“所所联动”机制被延伸应用于商事纠纷领域以及法律宣传方面。自2023年6月机制建立以来,“所所联动”化解复杂疑难纠纷169起。
“施杰敢想敢干,做事有‘钉钉子’的韧劲。”南七司法所副所长刘亮宣说,如今“所所联动”取得了成效,施杰又带着大家谋划如何拓展机制内容,发挥更大效用。
针对矛盾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类型多元化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难点,施杰一直寻找破解之法。他牵头建立了家事纠纷联动处置机制,打造“娘家人”后援团,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紧盯农民工群体维权问题,携手辖区8家律所组建“搭把手”法律援助队,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去年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200余万元。主导成立蜀山区首个“新就业形态权益维护站”,整合工会、劳模、律所资源,为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矛盾化解、法律咨询等免费服务,去年化解相关劳资纠纷152件。
“他的基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每次我们在工作中走进‘死胡同’,他总能想到好办法。”与施杰共事多年的南七街道工会专职副主席孙静说。
群防群治“安全网”守护
“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施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航鑫家苑小区,有一支由平均年龄约70岁居民组成的“皖安巡逻队”,每天坚持开展巡逻活动,守护小区安全。
“我们鼓励小区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们自发担负起小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协商议事等职责,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向社区、物业反映。”施杰说。他创新群防群治激励引导机制,指导组建了以“皖安巡逻队”为代表的8支群防群治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指导开展安全风险防范,在辖区海卉花市、富贵街等网红打卡地建立“潮汐巡防”机制,将动态巡逻与静态查控相结合,在客流高峰时段高频次巡逻,维护商业区秩序稳定。
从调解家长里短到护航一方平安,从化解陈年积案到创新治理模式,施杰一直冲锋在前,相关工作经验获得肯定和推广。所在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连续5年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
施杰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因为对他来说“群众的笑脸就是最高荣誉,群众的平安就是最美勋章”。
图① 施杰在南七街道综治中心接待群众。
图② 施杰(左二)在南七街道综治中心化解消费纠纷。
朱莲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