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今日蜀山 > 今日头条 > 正文

戏曲进校园培育文化新苗

编辑日期: 2022-09-14 02:00:07    来源:今日蜀山   

“我来,我,我……”“注意眼神、扭腰、手指手腕……”日前,绿怡小学活动课堂内热闹非凡,几百名小同学争先恐后举着手,大声地喊着想上台感受新奇的戏曲表演,接受老师悉心地指导表演细节。这是荷叶地街道文化站与绿怡小学共同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文化育新苗”开课场景。

师生直呼大开眼界

荷叶地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文明,展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街道文化站组织了传承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绿怡小学,为同学们带来传统文化艺术盛宴。

为了开展好这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荷叶地街道高度重视,多次协商沟通,联系专业戏曲教学单位,选派国家一级戏曲演员(教师),精选传统经典教学内容。现场教学时除了在理论知识上讲解,注重言传身教,现场表演教学,专业老师还结合实际和合肥地方特色,根据教学剧种不同,带来不同的服饰、道具、行头等,还有一些戏曲专用的平时不常见的如髯口、帽翅、马鞭、枪等戏曲基本功的展示,让教室内的师生直呼大开眼界。

学习戏曲已成校园时尚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独具作用。“戏曲进校园”是一项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需要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发现戏曲美、欣赏戏曲美、传承戏曲美,让年青一代爱上国粹并主动加以传承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意义所在。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与绿怡小学日常教学、文明校园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专业老师讲解、“讲、演”结合,专业授课,以课堂为阵地,以校园为舞台,把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规范灵活的互动辅导引进校园,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文化工作内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创新。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和庐剧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在绿怡小学,学习戏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氛围。戏曲文化走进校园,也成为了“文明校园”创建的内容之一。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戏曲进校园成为绿怡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校园文明的再一次延伸。

组建队伍撒播戏曲文化种子

接下来,街道文化站除在绿怡小学开设戏曲社团外,还在音乐课上教唱戏曲,美术课上描绘脸谱,课间操上展示戏曲操,把戏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同时,还将以“荷叶地戏曲文化志愿者”为主体,融合专业老师和戏曲爱好者,形成有组织的、正规的戏曲文化志愿者队伍,为学生进行戏曲培训,以专业的水准,在校园与社区播撒戏曲文化的种子,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戏曲、热爱戏曲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将在各学校学生中层层挑选,选拔出一批戏曲新苗,组建队伍,推动戏曲事业有序传承发展。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荷叶地街道一向重视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未成年人)课内外教育培训工作的推进,积极鼓励各类人群参与各项文娱活动,不断提供各种展示平台,努力打造文化街道的名片。2016年4月份以来,街道出重拳,调专人负责文化工作,重组辖区各类文化文艺资源,新组建柔力球、健身球、舞蹈等特色队伍,选优配强队伍人员,打算塑造多种人员充沛,节目新颖,特色明显的新型复合型艺术队伍。

(卫平莉 陈三虎)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