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区将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特 ”力争培养“国粹少年”
字正腔圆的唱腔、绚丽多彩的舞台服装……在近日举办的蜀山区首届 “小小戏曲家”校园戏曲大赛决赛展演活动现场,来自我区各代表队小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阵阵掌声。2018年,我区将打造戏曲进校园“一校一品,一校多特”,力争培养“国粹少年”
在当天的比赛现场,西园新村小学“小天鹅”京剧社团的孩子们一上场,便以洪亮的唱腔和规范的身段,立刻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他们演绎了坚韧、开朗的小铁梅和高大的李玉和形象。紧接着八位“小战士”以深厚舞蹈功底,再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的经典场景,博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最后小“杨子荣”上场,共同唱起《今日痛饮庆功酒》,掀起演出的高潮。最终,该节目斩获了全场最高分。
来自中海幼儿园孩子们登台表演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对花》,他们平均年龄只有6岁,孩子们表演的有板有眼、一招一式,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作为黄梅戏传承教育基地,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戏曲,中海原山幼儿园根据各个年龄段制作出不同的戏曲小视频,让小班幼儿了解戏曲知识和种类,以老师们讲述戏曲小故事和欣赏脸谱为主;中、大班幼儿则以欣赏著名戏曲视频为主,如黄梅戏《打猪草》《对花》选段等。
“备赛期间,学校专门安排了三名指导教师带着孩子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压腿,下腰,马步,空翻,力求将京剧中唱、念、做、打,舞台上的表现做到极致。“精心打造京剧校园,力争培养‘国粹少年’。”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
现场,还有京剧《锁麟囊》《梨花颂》《十八相送》; 黄梅戏《鹊桥》《一月思念》等一批优秀剧目登台亮相,来自全区区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小戏曲家”们用清亮的嗓音、唯美的扮相、生动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演绎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我区一年来“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丰硕成果。
据悉,结合科教资源优势,我区率先尝试推进戏曲进幼儿园和大学,在有条件的大学和幼儿园内开设或联办相关课程,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在确保市规定的中小学相关课程开足开齐后,以“中间”促“两头”,形成延伸效应,让“戏曲进校园”活动全面开花。2016年12月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戏曲社团39个,涉及庐剧、黄梅戏、京剧、昆曲等多个戏曲种类,30 所学校将戏曲知识纳入课程。全区共开展戏曲知识讲座69场次、送戏进校园活动27场次、戏曲专题活动两场,受益学生近40000人次。下一步,我区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创新举措,认真落实和筹划“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加强学校戏曲社团、戏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学校活动特色,力争“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进一步凸显区域“戏曲进校园”活动品牌。
(潘雪玲 於新东 鲍子奇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