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与区卫计局在南七街道举行创新城市医联体妇幼保健框架协议签订及授牌仪式。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省第一家社区妇幼保健医联体试点机构,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务。
根据协议,安徽省保健院下沉2名医生、3名高年资护士到南七中心妇科门诊、儿童保健室、预防接种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婴幼儿护理室共5个对应科室,帮扶中心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安徽省保健院并安排门诊部主任、产三科护士长作为指定联系人,搭建绿色通道,促进双向转诊。此外,加强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在社区开展远程孕妇胎儿胎心监测。全面满足孕产妇及婴幼儿的诊疗需求,力求构建一站式便捷服务,让市民在家门口切实享受到紧密型医联体带来的便利。
与普通医联体不同,此次签约注重专科诊疗,将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才,专科特色不突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相对薄弱等难题。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高年资护士、专家下沉,与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小组组建团队,孕产妇就可以实现从备孕开始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在基层社区开展,住院分娩到上级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孕妇产后母婴护理保健至0-6岁儿童健康管理又回到基层社区,全方位、全周期、全人全程“双向分级”健康管理。通过创新城市医联体建设,真正做到强基层,使分级诊疗落到实处,也会给省妇幼保健院这样的三甲医院分流、减压,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南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仅合肥市一年就有9万名妇女分娩,其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高危产妇集中在三甲医院,无法满足需求。通过下沉妇幼保健院的专家和高年资护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相应儿保、妇保、计免科室进行技术上的帮扶,下沉护士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立上转门诊绿色通道,确保转诊信息通畅,对社区的诊疗水平、管理模式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由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将整体护理融入健康教育、母婴保健的社会实践中,将省保健院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中心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推进综合医改,在基层探索进一步推广的经验。”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刘辉说道。
(冯家军 张月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