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8月29日召开的蜀山区2018年政情通报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蜀山区围绕年初“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按照“146”工作路径,加压奋进,跨越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质量显著增强
上半年,蜀山区在合肥市经济运行考核中,在四城区取得9个单项第一;7个单项第二成绩,总考核成绩位居四城区第一。其中,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8亿元,增长7.7%; 完成财政收入31.33亿元,增长20.65%,占年度进度的6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4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9.9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53亿元,增长1%;完成工业投资10.74亿元,增长9.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4.05亿元,增长6.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亿元,增长10.1%;完成战略性新兴产值15.59亿元,增长17.4%;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65元,增长8.7%。
同时,蜀山区还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成效、促进项目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招商引资总量达到149.6亿元、“大新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33亿元、外贸进出口达到6.29亿美元。
改革创新加速推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蜀山区认领“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7281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6892项,占比达95%。统筹推进营商“四最”“四送一服”“两难两多一长”等改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10.5万家。
蜀山区还不断释放内在活力。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蜀山区出台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加大部门预算执行力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出台了《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村居财务管理办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事业人员的岗位管理,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回头看”,通过成果评估完善制度机制。
内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辖区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如推动街道资产划转至城投公司,促进了社区配套用房用途复归公共服务本位;推动住房租赁试点工作,筹集出租房源1409套。
环境面貌改善提升
上半年,蜀山区还大力推进城市面貌提升。加大轨道交通5号线、兴业大道南段等项目征迁力度,依法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搬迁的房屋实施了强制拆除,在全市率先完成引江济淮工程(蜀山段)征迁任务,西太湖路、天鹰路等6条道路建成交付,58.5公里农村道路全面推进,完成长江西路等精品道路提升和安庆西路、长丰路慢行系统改造,西部新城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建成旅游区道路56公里。
此外,蜀山区以铁腕整治环境问题、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上半年,蜀山区关闭居民楼、商住楼内餐饮经营单位327家、165家,十五里河、南淝河基本完成污染源溯源排查,在全市首创运输车辆进场先行清洗制度,17个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诱导系统,在全市率先建立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考核制度,完成四季花海A地块景观提升、35处花境建设,4个小区加装电梯申请通过审核,翠庭园等8个菜市场完成改造。
更加有力保障民生
发展经济、推动改革、提升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今年上半年,蜀山区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投入资金1.3亿元、统筹实施23项省市民生工程,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18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265万元,新增实名制就业2570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95个、安置2935人。
上半年,蜀山区还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合作化路中学、奥体小学、望江路幼儿园等13所学校基本建成,全区义务教育集团增加至11个,全省第一家社区妇幼保健医联体试点机构落户我区,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77992人。
在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中,蜀山区上半年举办“蜀山春晓”新春音乐会、“春游蜀西·花香百里”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余场,启动7处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深入挖掘蜀山历史文化资源,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成功举办“蜀山半马”“毅行蜀山”“领航蜀山” 端午龙舟赛等品牌赛事,参与群众近2万人。(胡正球 陈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