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蜀山区从衣食住行着手,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养老服务,不断满足全区老年人更便捷、更实用、更人性化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
在“养老食堂”吃口热乎饭
“要一个鱼是吧,好咧……”近段时间合肥气温较高,格外炎热,而在蜀山区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几十位老人正坐在空调房里悠闲地吃着午餐。荤素搭配、口感软糯、价格也比市场定价便宜不少。
“老伴在家,我还给老头子带了份。在这想吃啥就打啥,态度又好,价格也公道,比在家里自己烧简单方便多了。”社区陈阿姨介绍道。据了解,社区居家养老食堂对60岁以上老人在价格上还有优惠。
2017年起,蜀山区按照合肥市相关工作要求,开展打造社区居家养老食堂,五里墩街道团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辖区重点打造的助餐点之一,重点解决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且自主做饭存在困难的老年群体的就餐问题,让老人们不出小区就能吃上高质、低价又热腾腾的饭菜。
“以镇、街、开发区为单位建中央大厨房,具备做餐功能,然后在其他所有社区建设助餐点,就是以中央食堂辐射到相邻相近的助餐点上,确保老人过来能吃上一口热饭。蜀山区民政局社会福利救灾救助科副科长王颖介绍。目前,蜀山区社区食堂已经达到了20家,其中16家已投入运营,4家在建。预计2020年实现社区全覆盖。
据了解,在推进社区养老食堂建设中,蜀山区对于镇街开发区引入的服务机构进行门槛审核,核查机构的运营实力、服务团队的能力、食品卫生许可资质等硬性标准。每月对各养老食堂进行安全巡查,对食品的采购渠道、票据等进行检查,同时,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及消防大队对食堂进行食品卫生检查及电气线路等安全检查。目前,社区食堂的建设由各镇街开发区引入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开展服务,2018年底预计会完成30多家社区养老食堂的建设。
社区养老温暖多
老人有所需,政府有所为。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家门口养老是最朴实的心愿。
悠扬的歌声在三里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回荡,乒乓球、棋牌等运动区域更是门庭若市,还能为辖区里老人提供的免费健康体检。蜀山区三里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附近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快乐的老年之家”。
该中心共有一千平米的面积,由三里庵街道无偿提供。2017年2月,通过公开招标,蜀山区引入专业管理服务企业,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能够为全区2600多名符合政策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拿着服务卡不仅能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使用,还能得到上门服务。
中心内设有日间休息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康复训练室、健身室、聊天棋牌室、培训室、餐厅等,集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助老服务社三位一体。
现如今,80多岁的唐奶奶定期都会到中心,用身份证一刷,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用体检一体机了解身体状况。73岁的李奶奶是低保户,属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她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服务卡,每个月有600元的补助。每天中午都会带上自己的小卡片,给工作人员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吃上饭了。
为了保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除了政府层面的监管,蜀山区民政局还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和服务内容的专业评估。
目前,蜀山区已经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一共有48家,预计两年内实现全覆盖。服务范畴包括生活照料服务、家政服务等6大类29个小项,所有服务项目都是明码标价,张贴上墙,做到规范操作。
机构养老 促进医养结合
近两年蜀山区民政局结合全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养老院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养融合,推动养老院通过兴办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合作等方式,提升养老院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
蜀山区目前有养老机构共8家,其中公办5家,社会办3家。公办的为南岗镇金色家园养老中心,小庙镇的五保供养中心、大柏敬老院、小庙敬老院和五保供养中心分院;社会办的为蜀山区光明老年护理院、安兴太阳湾老年公寓、蜀山区医健新安护理院,共计1422张床位。蜀山区八家养老机构开办性质不同,经营模式不同,各具特色,各有优点。
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进程中,蜀山区充分考虑社会多元化养老需求,先后出台《蜀山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蜀山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和《蜀山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方案、办法,以更加精准精细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切实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
(刘晓朦 周芹 刘亚萍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