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山区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有一个从科学岛走出来的“云上实验室”。
虚拟操作带来实体实验
以往,学生想要进行数字电路实验,只能通过实验课的机会,在课时内探索电路上的奇思妙想。如今,借由一款由合肥本土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学生们只要提前预约,就能随时随地、足不出户进行数字电路实验。
“目前常见的线上数字电路实验大多是使用CPLD和FPGA进行的仿真实验,最终的实验数据都是根据某种模型或算法得出的,而非真实情况下的数据。”安徽省模式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式识别”)运营总监王愿告诉记者,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得到的数据,大多无法展现真实的实验现象以及在真实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
但多变的疫情形势让高校内的实验课程一度推迟。“理论课程可以采取线上教学,那么实验课程如何在线上尽可能‘真实’地开展呢?”身为高校教师的王愿发现很多老师都有同样的困扰。
2022年1月,王愿和诸多师生共同成立模式识别,并开发出一款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解决了疫情之下的实验课难题。
在模式识别研发总监伍君豪的演示下,记者看到,学生登录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进入不同的实验室,如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室、数字电子电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物联网实验等。
伍君豪介绍,目前这款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支持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等理工科实验,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
虚拟操作如何连接真实设备
“合肥造”芯片让信号化身“触手”
智慧远程实境实验平台所操控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数据都是真实的,而线上仿真实验则是全程虚拟,通过算法模拟出实验结果。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和线上仿真实验最大的不同即在于“真实”。那么虚拟的操作是如何连接真实的设备的呢?
模式识别运营总监王愿坦言,这一问题背后反映的技术,其实就是智慧远程实境实验系统的“精华”所在。
王愿和研发团队借助5G和物联网等技术,并基于FPGA芯片自主研发了一款芯片,可以实现通讯信号的物理连接。当学生利用PC端的服务器发出操作信号,这款芯片即可将信号变身“触手”,在线缆中极速前进,打开远在别处的实验设备的开关。他们自主研发的芯片具备极强的算力,能够包容学生在电板上的任意发挥,让学生不断试错、尝试,在探索中点亮脑海中的“信号灯”。
基于深厚的科研技术基础和超前的创新意识,模式识别成立不到一年,就按下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加速键”。
截至目前,模式识别已与省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全国范围内已服务20多所高校。
首批入驻驿站孵化转化
蜀山区助力科技成果跑出“加速度”
“科研我们是老手,但创业我们是新手。”王愿坦言,他和合伙人们都是高校出身,尽管前期对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但在创业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
随着业务的扩大,王愿开始寻找新的办公场所,最终将公司落在了蜀山区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今年5月,模式识别作为首批孵化团队入驻驿站,“驿站连办公室的桌椅板凳都为我们准备好了,我们真的是直接‘拎包入住’。”再加上,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学岛站距离科学岛仅10分钟车程,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大家很快就能抵达公司。“驿站离周边软件开发园区也很近,产业集群效应也能够辐射到我们。”
据了解,目前全区正深入实施“全域科创”战略,全力做好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创新高端要素快速集聚,奋力推进“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通过构建“全域全链”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设立了5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母基金,重点扶持区内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同时,设立5亿元规模的“科创贷”“战新贷”“战新租”金融产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此外,还打造“科里科气”链蜀山品牌,为企业提供路演、互动、对接平台,帮助像王愿这样的优质项目获得投融资支持,加快市场投入。
(刘小容 王良才 仰永达 詹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