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础。近年来,笔架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增强基层治理的“组织力”“行动力”“支撑力”“向心力”,打通“难点”“堵点”,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破题——提升组织力
走进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香榭水都小区,整洁的居住环境和优美的景观水系让人倍觉舒心舒适。而就在一年前,小区还存在着公共设施多年失修、路面凹凸不平、高空抛物等许多困扰居民的问题。
“没想到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办事效率这么高!”居民张俊感慨道。据悉,去年以来,小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协商,线上线下征求业主意见,从小区维修基金中出资对小区进行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笔架山街道以党建为统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依托“党建领航”工程,将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在社区、延伸到小区、覆盖到楼栋,形成了“街道党工委为龙头、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党支部为堡垒、功能性党小组(楼栋党小组)为单元”的四级组织体系。同时,积极对接驻区单位,建立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共建联席会,与36家单位开展共驻共建,123个党组织、3100多名党员在各条战线发挥领导和示范带头作用。
治理力量下沉———提升行动力
打开一张“笔架山街道网格化工作图表”,笔者看到,街道34个小区共设置一级网格40个、二级网格113个。“我们实行街道班子成员包联社区网格,社区‘两委’成员、工作人员分别兼任小区网格责任人、网格员,及时防控风险、化解矛盾、处置突发事件。”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同时下沉“入网”的,还有各种执法部门。据介绍,该街道全链条整合综治、市监、城管等职能部门,形成一支执法队伍,推动人员、资源、服务全面下沉到网格;以综治中心为纽带,发挥“四员一律”专业优势,将各类调解力量引入网格。
2019年,笔架山街道在居民较多、矛盾突出的小区试点建设“社区书记工作室”,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小区治理,全力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目前,“社区书记工作室”已在全街道实现各个小区全覆盖。
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支撑力
“科学大道与习友路交口,有机动车随意停放。”前不久,笔架山街道学林轩社区工作人员徐玉海在巡查时发现部分路段有车辆乱停放,立即通过综治业务平台将信息上报街道综治中心。接着,街道综治中心将信息转给派驻交警现场处理。处理完毕,再将处理结果拍照发送至街道综治中心平台。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实行闭环式管理。
“我们利用综治中心智能化技术平台,建立事件研判制度,实现三级预警当场处置,二级预警三日办结,一级预警七日办结机制,做到简单的事不出小区(网格),街道层面的问题自行解决,特别复杂的问题由区级协调处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涂成杰说。
整合录入小区、楼栋信息,公共安全探头、沿街商铺云端摄像机视频流接入“雪亮工程”,绿化带破损、共享单车乱停放等十类场景实现“抓拍、提取、推送、派单、处置、反馈”闭环运行。该街道整合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信息,形成可查、可选、可分析、可调度的“智慧一张图”。
便民服务延伸——提升向心力
在翠庭园社区九重锦园小区睦邻点,图书角、书画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文娱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徜徉知识的乐园。这样的小区睦邻点,在笔架山街道遍地开花,已实现辖区34个小区全覆盖。依托睦邻点,该街道广泛开展公益课堂、助老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活动,一项项贴心暖心的精细化服务,大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在笔架山街道,由800多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自发组建的近10支新就业群体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通过线下随手拍、代采代购等志愿服务形式,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文明创建“引导员”、社会治理“观察员”。群众自治力量壮大,亦促成“周末议事厅”“请你来协商”等百姓协商议事平台纷纷搭建,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小区‘小平台’,承载便民‘大服务’。精细化服务是夯实小区治理的关键。”蜀山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让服务、管理下沉,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办好,把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解决好,才能凝聚民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安徽日报 王文宗 谢虹龄 詹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