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夜 共叙家国情
七(3)班 张天一 指导教师 臧世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题记
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
中秋月圆,自古以来都是团圆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傍晚时分, 夕阳余晖,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爸爸妈妈驱车载我赶到了百里之外的外婆家,准备和外公外婆一起共度中秋佳节。
汽车缓缓行至村口,便迎上了望眼欲穿的外婆,她听说我们要回来一起过节,甭提有多开心了,一大早便忙活起来。酥脆的肉圆,金黄的大闸蟹,香甜的月饼,醉人的美酒……满满一桌子的美食,真让人垂涎欲滴。“饿坏了吧? 赶紧去洗手吃饭吧。”外婆心疼地催促。
开饭了,我们举杯共饮,一起庆祝佳节团圆。今夜的幸福,在口齿留香的月饼里,在热腾腾的菜肴里,在父母淳朴的笑容里,在皎洁静谧的月光里。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浓浓的亲情。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今夜的星空,犹如一块巨大的黑幕上洒下点点银色。皎洁的月光,宛如银河倾泻,柔和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近处的稻田,远处的高山,都在月光下如梦如烟,朦胧寂静。我拉着外婆的手,听她诉说从前的过往:“三十年前,这里崇山峻岭,交通闭塞,没有公路,出行困难。求学的孩子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起早贪黑,耗费好多宝贵的时间。淳朴的乡民辛苦种出来的水果无法销售。很多靠山吃山的开采工因不专业的开采石矿送了性命。”外婆说着说着,竟激动地老泪纵横!我赶紧掏出餐巾纸帮外婆拭泪。“那时候人们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啊!我小的时侯,你外婆省吃俭用送我去读书,就是让我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呢!”妈妈朝着我补充道。
如今,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的帮扶下,老家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花齐放的公园,徽派的农家房舍,井然有序的农田,硕果累累的果园,宽阔的柏油马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更有居民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社区医院,真是应有尽有啊!
“生在这个时代真好!”我由衷地感慨道,“外婆,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等我学成归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我们说着笑着……
教师点评:小作者中秋随家人回故乡,通过所见所闻,了解到家乡在党的乡村振兴的政策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地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事例具体,描绘的画面温馨。
圆月寄我家国情
九(1)班 陈逸凡 指导教师 葛烛婷
一字雁阵,拉开秋的帷幕;云卷云舒,涂满蔚蓝的苍穹;葳蕤的白杨,落尽昔日的繁华;淡淡的果香,舒展丰收的画卷。伴随着一叶飘落,中秋节也悄然而至。
月圆之夜,斑斓的烟火辉映着千家万户的团圆饭。金色的五仁,红色的月饼,静静地卧在古朴的团圆篮中,一如人间烟火的短暂寂静,为节日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一家人围坐桌旁,分享着丰盛的佳肴,温馨的氛围中流淌着浓浓的亲情。
此刻,月悬中天,天无纤尘,空染丝风,月安详地吐洒清辉。庭院中的融融月色似空明的积水,洒下一片柔和的银光,仿佛是遥远的银河倾斜在人间的一角,映照着每个角落的团圆与幸福。在院房里,碗筷轻响,我们一家人欢笑畅谈,油锅滋滋作响,奏成一首烟火气的歌。我和几个伙伴坐在桌旁,打闹时不忘抓起一块月饼,碎末从嘴角掉落,惹得众人欢笑。大人们围在桌旁闲谈,望着亲友团聚,心中几分快乐,几分怅惘。平日难得一见的老家,是无法忘却的情感纽带。
晚饭结束后,大人领着小孩走上街头。街头巷尾,各家各户的灯笼高高挂起,灯火通明,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彩色的灯笼在夜空中摇曳生姿,与星星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中秋佳节的喜悦和祝福。
街旁桂花也开了,带着娇滴滴的轻粉,透几缕轻暖窈窕的稚气,用小小的羞怯与温柔,一点点地渲染花朵与季节的邂逅,分明是两相惊喜,却相顾无言,只在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我用手抚摸着这可爱的花瓣,指尖与美交汇,蹦跳着,迸溅生命的蓬勃。
这就是中秋,一个美丽的、动人的、温暖的日子。在这美好的时刻,我感受着自然的美,亲情的真;我亲身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将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年幼的孩子从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延续我们的文化血脉。家国情怀是中秋节最绚烂的灯火。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中秋节始终为我们点燃归家的明灯。对于我来说,中秋一节,让我感受到了“家”,让我体会到了“国”。在这样的时刻,我更加深切地领悟到家国情怀的真谛。
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有了繁盛的国,才成就了万千幸福的家。每年中秋佳节,我都可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各个角落迎风飘扬。在这时刻,国旗的身影让人们更加体会到家国情怀。在全球华人的心中,靠这美妙月夜寄托对祖国的万般思念。在这样的时刻,我知道了,家国情怀就是积极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是什么遥远的口号,而是我要践行的目标——不负青春,努力学习,为我亲爱的祖国而奋斗!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是汇聚家国情怀的时刻。从亲情到国情,从传统到现代,我们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家乡和祖国表达着最深沉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与亲人团聚,还是通过通讯技术传递祝福,我们始终铭记着家与国的重要性。通过中秋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我们将这份情怀代代相传,让家国情怀在每一个中秋夜继续闪耀。
教师点评:小作者通过记叙中秋节家人团聚和赏月的活动,感受到节日的美好和温暖,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对亲情的珍视、祖国的热爱。本文行文流畅,思想积极,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中秋情思
九(5)班 赵浩宇 指导教师 高云霞
铺满街道的落叶,
是秋天的思念。
月儿明亮如银盘,
思念如潮涌心间。
秋意渐浓,
思念已至。
远方的你,是否也在看,
这轮明月,是否也在思念?
小时候,我问你:
“爸爸,中秋的月亮为什么这么亮?”
“它呀,是为了照亮游子回家的路。”
“那你怎么不跟着月亮回家呢?”
回声远隔千里,
只化为思念的泡影。
今年啊,我又问你: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抱歉,爸爸还要坚守祖国的边防。”
我默然无声凝望你的方向,
思念无尽,心中怅惘。
如今,我终明白,
月光下的坚守不是孤寂,
肩上的银霜是扛下的责任。
手中坚挺的钢枪,
是祖国山河锦绣的保障。
而你的身后,
那千秋盛世、万家灯火,
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一面鲜红的旗,
一轮柔情的月,
一个守护家园的人。
我期盼,
明年啊,
与您共婵娟。
教师点评:小诗构思巧妙,以小时候和现在渴盼父亲中秋回家团圆,而父亲必须坚守国防无法回家的小事,表现父辈爱国的大主题,也培养了小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主题鲜明突出。
我看——记中秋颂祖国
九(5)班 浦皓然 指导教师 高云霞
我看一盘圆月的皎洁,
轻轻掠过曳动的窗帘。
我看它们起舞又起舞,
也许流光与影在协奏。
我看络绎车流的灼热灯光,
似纷至沓来之状,与目谋;
我看街头红旗的金星闪耀,
似猎猎招展之状,与耳谋。
哦,银月装下古人多少情思,
我一饮而尽,别无他言。
哦,前方更有鲜艳的红旗,
将在这繁华土地上永世飘扬。
也许远方的外敌对你侧目,
曾惮你无上的威严。
如今却有十四亿亲切的目光,
向你倾注崇敬和颂扬。
看呐,看呐,哦,随红旗的舞动,
蓬勃发展的节奏击出澎湃的鼓点,
像阅兵的庄严,国歌的激昂;
哦,让我的思绪牵动笔锋,
让五星的金光和旗帜的鲜红盈满我的心扉,
像中秋月点亮大地,让我心醉。
教师点评:小诗思路清晰,先看后思,看见中秋月景,看见迎国庆的红旗,生发出思绪,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表达生动流畅。
月华情深
八(10)班 葛蔼灵 指导教师 余学梅
“你说,那月光照过同样城墙……想问你,这星空是否不曾变?”
——题记
一轮玲珑的弯月挂在梢头,氤氲的月色透过叶儿,照过高楼,射过屋檐,洒在大地的每一片土地上。闪着金光的星星,互相牵绊着挂在漆黑的幕布上,穿过五千余年的岁月,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
月光照过大宋的城墙,照过靖康的战火纷飞……
中秋金月时至,皓月被阴云遮盖,战火染红天边,马鸣嘶啼久久不息。岳飞带领宋军挺身而出,发起淮南抗金战役。岳飞极富战略眼光和勇气,率领一支小队在淮河边设下伏兵,成功打破了金军的进攻。奇袭使金军大败,保卫了南宋的领土。军士铁甲铺满银光,黄沙随风而起。号角一曲成歌,奏出凯旋,奏出精忠报国的旋律。即使面对朝廷和权臣的压力,岳飞未敢忘记保卫国家的重要性,依旧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是坚贞不屈的民族持节,坚守国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一代代爱国者,舍生取义,为祖国捐躯,为民族殉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月光照过1911年的武昌,照过辛亥革命的开端……
城墙下的铁路反射着月光,似乎同样也反射着当年起义军的英勇。那个秋夜,武昌城内的紧张气氛几乎能被触摸到。革命党人秘密聚集,策划着推翻清统治的起义。他们的心跳声与远处长江的波涛声交织在一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埋下的火种突然点燃。一声枪响,打破了夜的宁静,武昌起义爆发了……!武昌起义的背后,是积压了多年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起义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清王朝的衰落,也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革命党人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武昌起义不仅是一次政治变革,更是一次思想和文化的觉醒。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月光照过1949年的长安街,这次她照过新中国的成立!
长安街再宽再长,也装不下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的激动。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歌奏出,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夜幕降临,月光柔和地照过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城市的上方回荡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人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新中国的成立,是爱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努力,更是美好新生活的起点!
坐于明月下,难忘千古情。
佳月挂于每个金秋的夜晚,他是历史的见证者。他感动过民族英雄的精忠,他震撼过新时代的开启,他骄傲过东方雄狮的崛起!
一轮明月寄托了太多的情感——是思念,也是爱国。
思念——那些在艰苦岁月里,默默奉献的人。
爱国——不忘那些默默奉献,默默奋斗,只为祖国更美好明天的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不是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奉公守法,敬业爱岗;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回溯源溪,那汩汩甘泉的河水不断流淌,殊不知尽头何方,只知道也许走在前方有一条可以让芸芸众生幸福的道。
“你说,那月光照过同样城墙——我回答,这星空不曾改变!”
教师点评:本文将明月与历史事件相连,角度新颖,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小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文学基本功,也表现了作者的家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