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蜀网品牌 > 蜀山文化 > 正文

【蜀韵】“中秋月·爱国情”主题征文(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西园校区)(三)

编辑日期: 2024-10-30 15:55:55    来源:今日蜀山   

  透过月亮的眼睛

  九(6)班 汪依莀 指导教师 张军

  韶华空逝,辗转又是一年中秋。遥望月,点点光芒似锦缎,云层作伴,时隐时现,月光泛在柔和的月眼里。我透过月亮的眼睛,感应中秋那轮圆月的点点心事。

  山河远阔,烟火人间,又一年,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因中秋而佳作频出。是“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是“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件云衢千里明”,还是亘古不变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句句诗词中,他们透过月亮的眼睛,借月抒怀,赊月以自洽。笔锋沾满银白的月光,月光就在纸上舞动裙摆,挥洒下长河漫漫,潺潺流淌着古人的沉沦,汩汩涌入月下今人的绵长。月光孕育了无数诗词的生命,或亲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或远游在外的游子情思,抑或国破家亡的浓浓忧愁。

  月,是更深的想念,是嵌入心腹的团圆。

  人们常说,中秋吃月饼,赏月亮。由此,吃月饼不是目的,赏月才是。与月的对视,透过它的眼,是最令人心动的瞬间,它明澈,它洁白,它柔和。它纤尘不染,倾吐夜幕的宁静,浅言团圆的喜悦。桂花夹杂酒香沾染衣襟,烟火盈天唤醒往日的寂静,巷里是笑容满面的人们,是围桌夜话的一家人。抬头,望月,与秋晚共缱绻,邂逅一年唯一次的月圆。

  月光,满了天,蹁跹,更是一年。

  我与游子的内心攀谈,侧耳倾听,袅袅余音低吟——“回家”。不知什么时候,书卷与路途酿作秋水,游子只能在梦中写意几笔故乡云霞,若断蓬飘飞,飘不回心底的惦念。中秋,夜未央,思亦未央。过去,断蓬曾嗤笑太白的多情,“低头思故乡”,瞳瞳月色竟勾起泪花,遂征蓬出故乡。如今,征蓬浮沉,方知故情意重,叹他乡辗转,想回去,快点回去,见见亲人。想回去,奉献青春,素履以往,清晰前进的道路。长沙橘子洲毛主席雕像,正望向漂泊的一个孩子——台湾。透过月亮的眼睛,它望向海峡对岸未归家的孩子,俯下身子,趴在他的耳旁说:“当归。”中秋佳节,盼望蝴蝶花盛放在祖国大地上。

  被秋日高涨的氛围淹没,月,却悄悄敲响了鸣钟。

  鲜活的生命被侵略者定格在黑暗的一页,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九十多年前的那个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打响了罪恶的一枪,列强的铁蹄无情地踏碎了东北的秋色,那一夜,火光映红了长白山的白雪皑皑。栉风沐雨的峥嵘岁月,多少中华儿女冒尘烟滚滚,刺向冠冕堂皇。他们生逢乱世,但没有因荆棘遍布而畏畏缩缩、停滞不前。今天的我们,乐享中秋的同时,不能忘记,要继续薪火的传递,对抗时间的销蚀。

  我透过月亮的眼睛,读出了她的留白——兼持赤子之心,扬起时代的风帆。

  月色呈出一番静谧,透过那双月亮的眼睛,依偎家人身旁,静待蝴蝶花开,守卫国家昌盛。此时,月满,情亦满。

  教师点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不知勾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思乡情、爱国情。小作者面对此月也是激情飞扬、心绪绵绵,她在望月,她亦在读月,读出了其中的情,读出了属于一个青春少年的期愿与祝福。


  归去来兮

  七(8)班 薛淑文 指导教师 王顺华

  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这不,今天一大早,亲戚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我家。家里热闹极了,大人们开开心心诉说着家长里短,小朋友们嘻嘻哈哈的玩闹着,姥姥更是忙里忙外准备着中秋团圆饭……  

  只是,这个中秋节,我有些遗憾,因为爸爸未能回家团圆。爸爸是一名军人,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远赴柬埔寨,成为一名援柬专家,肩负着中国援助柬埔寨建设的重担。

  今年暑假,我有幸前往柬埔寨探亲,当飞机落地柬埔寨首都金边时,我深深感受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明显比我国落后许多。但行驶在“毛泽东大道”和“习近平大道”上,我又倍感亲切,亲切的是这里有许多中国人,说着熟悉的中国话。

  爸爸工作的地方是柬埔寨的一所学校,这里的教学楼、办公楼都是我国援建的。此外,我国每年都会挑选一批专家来帮助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听爸爸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柬埔寨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这里经济落后,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环境艰苦,交通不便,地处热带,全年高温。这里大多数家庭用不起电器,没有路灯,空调更是奢侈品。爸爸工作的学校位于农村,条件更为艰苦。旱季时,蚊子苍蝇四处飞;雨季时,毒蛇蜈蚣到处爬。白天,常见约七八岁或更小的黑瘦瘦的孩子们赤着脚沿街乞讨;晚上外出,需带上手电筒和木棍,以防蛇、蜈蚣等袭击。即便这样,爸爸和他的同事们从没有抱怨过。探亲结束踏上回国飞机的那一刻,我与爸爸挥手告别,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家,我多么希望他能亲眼看着我走进五十中的校门,陪我开启新的学习征程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朋友们开始背诗接龙了,我却更加想念爸爸了,纵然我们背过无数篇思念的诗句,若非离别,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思念之情?我想,此刻,柬埔寨的月亮一定又大又圆,闪亮在柬埔寨苍茫的夜空中,照亮夜行的赶路人……

  在这个万家团圆赏月的日子里,又有多少人无法与家人团聚?除了爸爸,还有很多人身在异乡,驻守边疆的边防战士们、纵横四海的海军们……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中秋团圆之际,他们坚守岗位,守护祖国;他们仰望明月,祝福祖国;他们挥洒汗水,振兴祖国。我突然觉得这圆而闪亮的月亮并不是一颗普通的明月,而是他们眼中一颗闪闪的红星!

  望月怀远,心潮澎湃,这轮圆而闪亮的中秋月不知不觉地浸湿了我的眼睛,我寄深情与明月,天涯咫尺共相思。我相信,爸爸和那些守护祖国的叔叔们一样,怀着共同的信念和梦想,一定会在我们期待的日子里凯旋。而我要化思念为动力,用书籍点燃希望,让奋斗铸就梦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教师点评: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虽然中秋未能小家团圆,但小作者的爸爸为了祖国坚守岗位让人敬佩,立意高远。


  以中秋之月,向祖国告白

  ——一位共产党员的履历

  八(8)班 汪梓涵 指导教师 杨梅

亲爱的舅舅:

  今年的月亮那么圆,您看到了吗?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我无心望着周遭的风景。随着视线缓缓上移,眼前出现了一轮初秋的明月——平日里的弦月终于盈满了,挂在深蓝色天幕上,银辉中带点灰色的斑,恍惚间好像一个人的身影……方才想起——快中秋了。

  上高中时,您毅然报名飞行员选拔,少年爱国的心止不住跳动,似炙热的岩浆,热烈汹涌。通过层层筛查,名单公布了,举家欢庆。您走出县城,奔赴祖国山海,触摸理想彼岸。

  大学里,您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与态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犹记得您第一次开战斗机时的情形:临行前连长说,“保持专注和高度警惕,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与敌人的真枪实战,因为子弹不会和你讲道理。”那是您第一次真实地握住操纵杆,一场训练下来手心早已出了细汗,您深知手里握着的是人民,肩上背负的是责任。那时恰逢中秋月圆之际,“那天晚上的月亮,我永远也忘不了。”它照亮了一个抬头仰望它的人的脸庞,也照亮了一颗永远向着祖国的心。说话时,您眼角凝着的泪花,在灯光照耀下闪烁——我知道,那是您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仪式前的中秋夜,您注视圆月时想的是家,还是国?您与沉静的月亮对视,心底的力量是否一次次撞击胸膛,如回音壁一般激起一层层澎湃的回响?月光穿越树梢投下斑驳树影,轻轻抚慰着您,黑暗中将一双坚毅的眼睛衬得发亮。十一那天,小县城里沸腾了——您是阅兵式空中飞行梯队的第一个!战斗机梯队翻腾凌空,翱翔天际,似万箭齐发划过天安门上空,广场上民众欢呼——我的心里又生起了一轮明月。

  如今,您奔赴西藏边防,捍卫祖国领土,那么多年的中秋都是在离边境线几千米的部队度过,但您对亲人的祝福,却跨越千山回到曾经的那个小县城里。您与祖国一生的羁绊牵连,成为命运未曾明说的注解,犹如两条线相互交织,永不分离。

  初秋乍凉,风扑面,衣裾微动。我回过神来,眼眶中却如月一般盈了泪水,悄悄从眼角滑落,湿哒哒的,是思念,是自豪,是传承。白云把月光揉碎,轻柔洒向故里。此刻,您是不是也在同我们一起,仰望那轮月呢?

  教师点评:文章笔法细腻,感情真挚,以小作者的视角观察、叙写了自己的亲人——舅舅保家卫国的真实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舅舅的思念、敬佩之情。文章有真情实感,文笔流畅。


  中秋月·爱国情

  九(14)班 黄皓宇 指导教师 赵路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轮月,一个家,一个国。

  ——题记

  又是一年中秋,又是一轮月圆,宁静的光辉中透着团聚的欢乐,辉煌的灯火中藏着亲情的绵长。但这背后,又是多少家庭的分散,才让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呢?

  边疆·守卫·无悔

  那轮满月,冷冷地挂着, 冻住了温度,似乎也冻住了时光。远方雪山的轮廓在影子的速写下模糊不清,但那座孤零零的界碑却清晰可见。手中紧握钢枪,他无数次抵抗那温暖的困意,因为他的身后是无数个幸福,绝不能让任何危险跨过界碑!但,几天前家里的那通电话又勾起了他的思绪,妻儿失望的语调让他万箭穿心,恨不得马上飞回家里。一日为兵,终身无悔,是保家卫国的他们,用分离换得我们的团聚,是他们一腔爱国之心在雪山之巅绽放赤诚之花。

  医院·守护·无私

  刺鼻的酒精在走廊里蒸发,口罩的勒痕在脸颊留下烙印。那年中秋,月很亮,也很满。望着眼前大巴上的横幅,她回头看看父母和手上的行李箱,即使万般不舍,也只得上了车,微笑着与父母告别,因为行李箱里的是那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也许在家里,她还是孩子,但在这“战场”上,她就是战士!每一次的心肺按压都是竭尽全力,每一次的争分夺秒都是守护生命,每一次的奋力奔跑都是赶超死神。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在这一刻,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和不顾自身的无私大爱尽皆相同!

  公路·守望·无言

  发动机轰鸣作响,摩托车上的警灯一刹那就化成一道光影,在车的洪流中疾驰。站上路中央的圆墩,抬起双臂,时时刻刻地指挥着交通。深夜的满月照亮了那一袭青衣,也照亮了他矗立着的疲惫的身影。也许这疲惫来自工作的枯燥,或是离家的无奈,但更多的是那风雨无阻的责任与担当。烈日炎炎阻挡不住他们工作的热情,狂风骤雨熄灭不了他们爱国的火焰。他们以一挥一举的无言温暖守望着交通安全,成为公路上一道坚定的风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夜的这轮月总是能牵起每一位中华儿女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不论身在何处当我们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时,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家人的思念,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仍守卫祖国的他们平安、健康。而我所能做的便是将家的温情转化为国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争取早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教师点评:由中秋的团圆联想到一个又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他们,画面描写生动,感情流露真挚,也表达出了小作者自己对于家国之情的感悟。


  月光小径

  九(5)班 倪昕旻 指导教师 高云霞

  嫦娥依旧舒广袖,华夏千里共婵娟。

  ——题记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夜幕高悬,慷慨的月光洒在窗前,与暖色的街灯相互照应。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阳台上,我看着盘中的月饼,心中思绪纷飞。

  仿佛,我徜徉于这条盛满月光的小径中,过去在这头,未来在那头,我从这头,走向那头。明月镶嵌在上方的夜幕里,无论中秋节天气阴晴,她总安静祥和地在那里。

  月记爱国情,见证这比往日更浓烈的家国情怀。

  故乡月明 月明之夜,茅屋——

  我看到那茅屋门前静立着一人,他一手倒背,一手捻须,举头望月,忽又长叹一声。

  “子美先生为何长叹?”我走上前去询问。

  “此月不似家乡之月那般明亮啊。”杜甫敛下目光幽幽地说。

  “都是一轮月,怎会有明暗之分?”我不解。

  “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纵使月明,我也无心欣赏啊!”

  戍鼓震响,夜幕中,一只孤雁飞向天边,发出阵阵哀鸣,不禁使人悲从心起。向远处眺望,似乎可以看到战火中的人民,悲苦交加,哀鸿遍野。

  月记爱国情,记住的是杜甫对祖国战乱未平的担忧。

  青衫怎湿 又逢中秋佳节,京华——

  我看见窗外,明月高挂枝头,旁边的笔墨显得黯然失色。她依着木质的窗框,抱着双臂,长叹一声,青衫已湿。

  “秋瑾同志,您为什么而叹气?”我小声询问,她回过头来,满面悲容:“国家有难,英雄们奋力抗争,保家卫国,我看见国家陷入危难,真是痛心疾首。只可惜,我虽心有大志,却身为女子,无法上阵拼杀。”

  她情绪激愤,边说边用手捶窗框。过了一会儿,她笑了起来,凝视着月亮的目光也变得坚定:“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谁说女子就不能战斗?我定要保家卫国,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她的语气斩钉截铁,声音不大,但却是震聋发聩的豪情壮志,我同样热血沸腾。窗外,月光如水波微荡,晃下几树碎影。

  月记爱国情,记住的是无数像秋瑾一样的烈士用生命铸就新中国的壮志。

  “蟾宫挖宝” 如今中秋,“嫦娥”探月——

  “今年的中秋是不平凡的,今天是我成功从月球表面带回月壤后的第一个中秋!”“嫦娥六号”骄傲地扬了扬它金属的小脑袋,并举起一张照片给我看。照片中,它在月球背面举着我们中国国旗。我知道这张照片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心中激动之情翻腾。

  “小昕,吃月饼啦!”妈妈的喊声把我的思绪拉回,我坐在家人中间,将一块月饼轻轻放入嘴中,细腻而香甜的月饼混合着豆沙的清新萦绕在唇齿间,从舌尖甜到心里。爷爷在一旁,微合双目,轻声吟诵:“前赴后继奋向前,敢叫日月换新天。嫦娥依旧舒广袖,华夏千里共婵娟!”

  此时,我听见,楼上那户人家中秋晚会的歌声,窗外汽车的鸣笛声,还有远处千家万户团圆的谈笑声……这所有的一切,交织成这首盛世中秋夜的繁荣歌曲。这条月光小径,依旧令人沉醉。

  教师点评:小作者以中秋月夜小径徜徉引发思绪,历史与现实交织,按时代顺序,表现了古代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成就,表达了小作者的爱国之情。三个小标题,新颖生动,思路明晰。


  皎皎中秋月

  九(14)班 王陶陶 指导教师 赵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一轮皎皎中秋月,照彻过汤汤华夏,照彻过浩浩千秋。明亮的月光跳跃在文字间,灼灼其华,流光抛散,传承五千年的千古诗篇在人们心中闪烁着,生生不息……

  惟愿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遥忆丙辰中秋,露重寒轻,醉意朦胧间,影子轻轻踮起脚,指尖去触碰那一缕闪烁的清辉。晚风拂过朱红的阁楼,钻进雕花的窗棂,那里有一道目光望向心中的明月。在小小的绮窗里,苏轼持盏轻轻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带着无奈的浅叹,真挚地祝愿一份平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历史的风潮埋葬了古人的悲欢离合,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却依旧隽永,在亘古不变的月色下晶莹剔透地闪烁。

  难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冰轮出碧海,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夜风中桂花瓣瓣落了,月色下衬出几分幽冷。此般良辰美景在忧伤的目光中也只余一捧冰冷的咸涩。那目光穿过绮罗交叠掩映的时光,轻轻诉说:还记得吗,门前花径,井栏树边,我们银铃般的笑声也曾惊落过片片梧桐叶。如今形只影单,填膺百感,哪堪重对旧时明月?过去的记忆被密封进糖罐,珍藏在记忆里黑白的角落。纳兰容若的凝望透过重重朱色宫墙,看见的是月光碎落一地,流年一去不返。忆往昔,望来路,紫玉笛中吹出情思婉转,仿佛至今仍飘荡在人们的耳畔,经久不绝。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寒光铺过中庭,留下满地白霜。中秋夜里,诗人王建对月怀友,或许自己与友人的目光,也会相汇在那一夜千百道仰望的目光里。世人的秋思仿佛很轻,从一张寄不出的信笺的墨渍中一点点逸散出来,飘飘摇摇,像是就要弥散在清晨薄薄的冷雾里,离析在无人问津的山风中。秋思穿过怅惘的雾,穿过岑寂的风,然后无声无息地砸落进哪户人家的小院里。院里有扇被橘色灯盏点亮的小窗,窗里住的或许是一个诗人、一个秋天的思念,永远为了一个遥远的身影驻足在那个寒夜。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千古诗篇里,灼灼月华闪烁其间。从古至今,千千万万个中秋夜里,我们都千里共婵娟,带着同一份眺望,带着同一份怀想。千年华夏的灿烂文化也正如同那一轮不会消逝、永远圆满的月亮,垂在不远的天际,清辉洒落,点亮了若许流年,点亮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方净土。让我们守护心中的那一轮皎皎中秋月,愿她永远圆满,永远皎洁,照亮新时代新征程,照亮不断前进的路与远方。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柔美如水的文笔,带领读者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中由中秋赏月联想到咏月诗词,一个又一个故事,一首又一首吟咏之词,彰显了小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也可见中华儿女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文章结构合理,过渡自然,文采斐然。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