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绚烂
九(2)班 张洛瑶 指导教师 王芳
秋天,大自然收获的季节,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生机勃勃。那累累硕果,都仿佛在诉说着祖国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我漫步在祖国的大地上,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热爱。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金黄色的稻田如波涛翻滚,那是农民们辛勤耕耘的结晶,是他们对“勤劳”二字最生动的诠释。他们风雨无阻,寒来暑往,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收获的希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稳稳的幸福。这份对土地的深情与厚爱,正是我们国家能够不断前进,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迈向现代化的不竭动力。秋天里的祖国,教会了我勤奋上进,让我明白每一份努力都是对祖国发展的贡献。
走进城市,阳光下的高楼大厦熠熠生辉,街道两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对“爱国”最直接的表达。国庆佳节,举国同庆,中华儿女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你看那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你看那老人们眼中的光芒,无不透露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份深沉的爱,超越了地域、年龄、职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共同守护这个和平繁荣的家园。秋天里的祖国,让我深刻体会到热爱祖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抬头望向蓝天,秋风习习,白云悠悠,美不胜收,祖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这背后,是无数环保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结果,是中华儿女对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秋天里的祖国,展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让我更加坚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秋天是文化交流的黄金季节。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徽风皖韵骆岗公园灯会、重阳节登高活动和优秀文艺作品下基层巡演活动陆续在合肥市举办。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开放包容。秋天里的祖国,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自信,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个秋天,我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份成就都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智慧与汗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的祖国,更是希望的田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携手并进,为秋天里的祖国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教师点评: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个中学生对祖国深挚的热爱、无尽的自豪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极富感染力。
秋韵华夏
八(14)班 石小冉 指导教师 李颖
何为中华秋日的面貌?问孩童,她笑着咬开甜蜜的月饼;问农民,他弯着眉望着长满颗颗饱满麦穗的麦田;问学者,他笑谈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我凝神静思,去寻华夏秋韵。
中华之美,在中秋月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齐聚一堂,孩子们调皮地在屋子里嬉戏打闹,大人们在一旁谈笑风生。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来,孩子们立刻停止了打闹,眨着大眼睛盯着这一桌佳肴,大人们也来到了餐桌边。外婆的手艺还是那么惊艳,大家手捧个大羊排大快朵颐,咸香的汁水就快喷出来了。外婆眯着眼睛慈祥地笑着,她捧起茶杯,几个同样的杯子迅速与她的杯子相撞,奏响茶、酒、果汁的欢歌。饭后,几个孩子欢呼雀跃地跑到茶几前,掏出刚买的几块蛋黄月饼,扯开包装,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大人来到后院,喝茶、聊天、诉说着儿时中秋的快乐,诉说着成年后的家长里短。月饼,即是中华团圆的象征。
中华之美,在风吹麦浪。又是一年丰收季,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的农民,看到田中似珍珠般饱满圆润的麦穗,回想起自己的辛勤,在这时化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多彩的画卷中飘来阵阵丰收的赞歌。从他们坚定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那早起浇水的辛勤,那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此时此刻,麦田里的喜悦全化成了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秋日麦田中。丰收,即是中华丰乐的象征。
中华之美,在无边山河。从古至今,长江黄河一直是华夏的自豪。滚滚长江,浩浩黄河,神奇黄山。黄山,聚集了人们对山的所有幻想,巍峨、神奇、俊秀、妩媚、阳刚。“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秋日的微风飘进松林,传来瑟瑟的回响,凉意打在脸上,让人不禁心生愉悦。作为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为美好的明天付出,期待明天的无限可能。像山那样,往高处生长,昂扬进取,挺直了腰杆长。璀璨山河,即是中华民族努力果实的象征。
你若问我何为秋日中的中华,我便回答:月饼、丰收、山河。
教师点评:以排比段的形式,抓住秋日华夏,将传统文化和丰收场景交织在一起,洋溢爱国主义的热情!
最爱红旗飘扬时
八(14)班 虞翼卓 指导教师 李颖
细数流年,那些温暖的时光悄悄醒来。十月一日,国庆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挂在老家幼儿园门口的旗杆上,让它随风飘扬。
10月1日清晨,我们早早地起床,驾车回老家。望着窗外,火红的枫叶、深黄的稻田、参天的碧树交织在一起,一路都是秋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
爸爸开车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国旗忘带了,连忙说:“哎呀,国旗忘记带了!”爸爸看着拥挤的车流,摆摆手说:“国旗不带了吧,回来挂在家里也一样。”我想着老家的幼儿园门口孤零零的旗杆,摇了摇头,坚定地对爸爸说:“爸爸,还是掉头回去拿一下吧。国旗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如果不拿,这个国庆回老家还有什么意义呢?”爸爸思考了一下,说:“好吧,我们下一个路口掉头回去。”听到爸爸这么说,我心里踏实多了。
拿了国旗,我们重新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眼前秋色仿佛更加绚丽多彩。我看了一眼国旗,想到了无数英勇的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心里莫名的感动。作为新时代的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身负重任,应该不断地锤炼自己,争取以一个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生活。
到了老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上国旗,喊着爸爸妈妈,跑向幼儿园门口的旗杆。我请妈妈播放国歌,爸爸做护旗手,我做旗手。伴着国歌的旋律响起,我抓住旗角向斜上方将国旗展开,然后缓缓地拉动旗绳,一下、两下、三下……望着国旗缓缓上升,我的心情也随之激荡:多少革命先烈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也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随着国歌接近尾声,国旗也逐渐到达了杆顶。看着国旗随风飘扬,那一抹靓丽的红色也点燃了整个天空,我的眼睛湿润了。附近的几个小学生听到国歌声响起,他们笔直地站立,向国旗行礼,他们的眼中,同样是骄傲和坚定的光芒。
人间骄阳正好!未来,需要我们为祖国绘制更美丽的风景,让更精彩的画卷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教师点评:细致的描写,通过带国旗、插国旗、升国旗,写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把爱国主义精神深深铭记在心中!少年更是担负起热爱祖国的重担,身披荣光,砥砺前行!
三代人的传承与守望
七(9)班 黄熠然 指导教师 周志会
金秋十月,晚风习习,我完成了作业。看向墙上的挂钟,已是深夜十点了。正思量着,爸爸已经好几天没有归家了。这时,“叮铃铃,叮铃铃……”门铃急促响起,我忙跑过去打开门,是爸爸回来了。
他正抱着一大叠文件资料,我赶快接过资料并分开放置在桌子上。我好奇地询问爸爸:“这些文件资料是什么呀?”爸爸告诉我是他这几天带领硕博研究生,去皖北访谈抗美援朝老兵形成的口述史料。
我一边摆弄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史料,一边询问爸爸整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料的意义。爸爸告诉我,70多年前我们在朝鲜与美帝国主义打了近三年,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爸爸现在对仍然健在的志愿军老兵进行口述访谈,记录他们的战斗经历、人生感悟和精神风貌,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史料抢救性工作,对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非常敬佩爸爸所做的事情,便求着爸爸跟我讲讲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妈妈说;“你爸爸大老远回来,还没有吃晚饭,先吃饭吧!”爸爸说:“没关系。丫头想听,我就跟她说一说呗。”于是爸爸从一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料中,抽出一篇比较厚重的整理史料,跟我讲了一个抗美援朝老兵——战地摄影老兵张崇岫的故事。
张崇岫,我们巢湖南乡人,1929年10月出生。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年仅13岁的他报名参加了新四军。1948年,张崇岫被调至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分配到新华社九兵团分社搞摄影工作。从此,张崇岫开始了战地摄影生涯,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一边打仗一边摄影。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张崇岫一次次按下快门,拍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汤蹈火、英勇作战的英雄群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留下了最为珍贵的永久影像资料。
张崇岫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过“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抗美援朝战争中,老兵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场。他们面对敌人数不尽的猛烈攻击,毫不畏惧,顽强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安全。爸爸跟我讲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片段的回忆,更是对英勇无畏老兵的致敬。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很晚了,我已经上床睡觉。睡梦中,微微的,我感到客厅有亮光。我打开门一看,爸爸还在书房中,熬夜整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资料。此时此刻,爸爸的背影是那么的伟岸、高大。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窗外,那一轮明月高悬,似乎向我诉说着什么。我明白了,正因为前面有老兵这一代英勇无畏的付出,中间有爸爸这一代爱岗敬业的行动支撑,未来的接力棒会交接到我手中。在这样一个夜晚,我的内心涌动着些许感动。秋天里的祖国,有无畏的精神,有汗水的味道,有凌云的壮志。守望祖国有我和我们,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教师点评:作品从爸爸做抗美援朝老兵口述访谈、整理抗美援朝老兵丰富口述史料入手,引入老兵张崇岫的典型故事,再写亲眼目睹爸爸废寝忘食工作,最后抒发内心诚挚的感动。历史、当下、未来连成一线,民族精神永传承!
我爱你,中国
九(16)班 陶子谦 指导教师 陈翠萍
当五星红旗与朝阳同步升起,《义勇军进行曲》雄壮嘹亮。神州大地,旖旎风光,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出让人惊叹的颜色——中国红!
这独有的中国红,扬雄风,挺傲骨,它惊艳了时光,沉淀了灵魂。我追随的光,是五角星的光,我追随的颜色,是中国红,愿以吾辈之青春,传前辈之火炬,照盛世之中华,展现中国风采。
忆往昔,万千英雄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用小米加步枪的劣势装备,穿草鞋吃草根的坚韧,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战场上,您们虽然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但如今的盛世中国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前进的航标!
忆往昔,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数仁人志士把青春、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后人开创了广阔的新天地。从此,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看今朝,我们的步伐铿锵有力,不断开拓创新。在两个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期,正在奔跑路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令人感慨万千。从此,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看今朝,我们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神十八”逐梦苍穹,续写中国篇章,重大航天工程成就举世瞩目,不仅如此,我们的导航系统,早早地让我们脱离了对GPS的依赖;中国天眼让我们对神秘宇宙的了解更深一层……正是这些强大的科技,让我们的国家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点评:感情真实流露,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结合,体现了笔者的爱国情怀。
寻红色印记,挺中华脊梁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合作化路校区
七(23)班 吴奕朵 指导教师 周志会
秋风轻拂,吹起满园花香,家门口那树红枫开得正旺,艳挂枝头,清风掠过,零零飘落,只留满地鲜红……
五千年漫漫征程,筑得浩浩万里长城。几千年风雨兼程,许多红色印记融入其中。
生命之代号——816
一叶红枫旋转荡过,踏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步一印,印印鲜红。
1966年,重庆涪陵一个叫“白涛”的小镇一夜之间从地图上消失,同时,一批新的居民迁至镇中,开始了秘密工作。18年,家人不知他们去向,只能靠固定的邮箱联系;18年,他们在这座被挖空了的山,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伟大的816地下核工程。
我追寻红色足迹,来到了这里。洞壁上浮着历史的尘埃,透过长长的历史隧道,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忠于祖国的心跳。“不报父母,不报妻儿,终身保密。”这是进洞前必签署的协议。整整18年,多少个日夜,他们用青春践行誓言。
他们用赤诚之心,挺中华脊梁。
爱国之旗帜——五星红旗
红枫纷扬,盈盈飘散,清澈的泪,滴滴刺骨。
我行至白公馆,于历史的长廊中,走在无数革命者曾生活过的地方……
我在一面红色的粗布前停下了脚步。那是一面红旗,五颗黄色的星星四散开来,一颗在中心,其余四颗在四角。那是革命者们在狱中绣的。橘黄色的灯光洒在地面,我似乎跨越了历史长河,看到他们满怀期待,借着昏暗的光线,低着头,一针一线缝制红旗,针线在她们手中飞舞,泪水滴落在红旗上。我甚至能听到她们因听闻新中国的喜悦而加快的心跳声。那一针一线,藏着她们浓浓的爱国情。
他们牺牲在敌人刀下,宁死不屈,用挺直的脊背为国家铺上走向胜利的路,为我们带来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们用赤红鲜血,挺中华脊梁。
红色之践行——承担当
秋天,是人生旅程的新起点。
步入初中,红色印记已渗进各个角落——入学教育让我们磨意志;四史研习课程厚植我们的爱国情感。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先辈们的复兴之路时刻警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当抱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心,发奋学习,书写新的华夏篇章。
秋意浓,枫叶红。旭日中的升旗仪式上,我凝视着那一面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国歌声中,我挺直了脊梁,心中默念:中华之前进,有我!
教师点评:作品从眼前秋景秋月引发峥嵘岁月之思。忆往昔红色印记,回顾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感人场景;绘眼前盛世景象,抒发当代中学生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