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无涯 续航雄发
七(3)班 毕君祐 指导教师 乔娴
香飘人间是茶的理想,冲破坚壳是栗的理想,素裹世界是雪的理想,而遨游太空是我的理想。
儿时,每每仰望满天星斗,总幻想自己能躺在轻纱似的云中,游荡在浩渺星河,而或捧一缕云彩,捉一两颗星星把玩,不亦乐乎!这一切时常化为香甜的梦,伴我入眠。那年与父母一同外出野营,我躺在妈妈的膝上,遥望着满天的星斗,喃喃道:“我想摘星星。”妈妈笑道:“长大后成为一名宇航员,能摘很多星星。”我满意地闭上眼,仿佛看见理想的光芒,一闪一闪的,像极了闪烁的星星。
上小学时,每逢周末父母便带我去科技馆,满足我对太空知识的渴望。今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地理课堂上,听着老师讲述着地球的宇宙环境、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过程,愈发增强了我心中那颗遨游宇宙的种子萌发的力量。我发现,不知不觉中,它已渐渐长大。
日常,关注酒泉、文昌的新闻成了我的必修课。每当有火箭升空,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旁,一次又一次目送她从发射塔到大气层,直到进入运行轨道,遨游天际。多少次,我因此而热泪盈眶,跟随着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情不自禁地唱起国歌。每当此时,我总是被航天员们所经历的一切而震撼,他们怎能做到不惧前路、不怕艰苦、砥砺前行而奔向天际的呢?我猜,一定是心中的理想,鼓舞着他们努力前进。
作为青少年,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只有怀揣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
于是,在无数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开始有了我奋斗的影子;在那稚嫩青涩的年纪里,有了我勇往直前的点点滴滴。我不再畏惧难题,不再想着投机取巧,不再贪念冬天温暖的被窝……
我明白,理想的彼岸是成就,是辉煌,那是我前行的方向。它如同火箭升天那样,带着对成功的渴望,带着永不回头的勇气,抵达属于她的终点。那时,迎接我的一定是胜利的曙光,是理想的万丈光芒。
教师点评:作者巧妙地围绕“理想之光”展开叙述,从个人理想的萌发、成长、到在理想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砥砺前行。主旨鲜明,感情真挚。
泥土中绽放
八(5)班 花恺佶 指导教师 蔡雨
田野中,泥土间,人们播下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这是记忆中的春野。时光翩迁,带走了烈日,迎来了露月。我坐在归家的火车上,期待中又有一丝迷茫,少年正寻找理想的方向。
车窗外,桂香带着丰收的气息,落在一片湖中。水波微漾,向被秋风洗碧的蓝天诉说着人们的富足与满心欢喜。风吹过,稻香与这个世界撞了个满怀。
外公领着我走过刚翻新的路,迎着夕阳,看他一生深爱的田地。岁月流转,季节更迭,这片田地见证了他从青涩到迟暮的转变,记录了他生命中的一朝一夕。
满脸欢喜的笑容,外公乐呵地说了小康后的新鲜事。“共产党好啊!”他说,“人民幸福了,生活质量有保障了,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转身时,目光掠过村口的那面红旗,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走到田边,外公拉着我去放鱼苗。傍晚的稻花有着新绽的美,水花朵朵荡漾,溅在外公饱经沧桑的脸上。鱼苗们密集地拥着,随外公的脚步,随水波、夕阳的光影悠悠荡着,也荡起了少年心中的理想。
鱼儿拍打着稻花,压弯了稻才回田入水。外公不禁笑了,看向我,抚过一手稻花。“孙儿,你知道这什么鱼吗?”我方想起新闻中故乡的新业“稻花鱼”。外公捞起几条鱼,鱼儿嘴里吐着稻花,浑身闪着光亮。“稻花养鱼,鱼肥又养稻;人种稻,稻又把希望植入了人的心里。”他倾下身将鱼苗送回稻花中,慈爱得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心中一震,恍若晨曦初破晓,灵魂深处的涟漪轻轻荡漾。心弦颤动的瞬间,心中理想也如春日里绽放的繁花,绚烂而热烈。此时,迷茫与荒芜早已消散,我已毅然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追寻那璀璨的理想之光。
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理想的力量汇聚成一股洪流,推动着我不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探索和成长。
我要扎根于泥土,奉献于国家,就像千千万万的人们倾力于小康那样,虽寂寂无名,却执着于为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俯身于泥土,渺小却不甘示弱;绽放于旷野,平凡却不妄自菲薄。
微风拂,稻花漾,少年坚定下理想,生命之光在心头绽放。
教师点评:家乡的稻花鱼不仅滋润着农田,更滋润着少年的心田,语言精妙优美;少年立志长大后扎根于泥土,奉献于国家,立意独特深刻。文章一气呵成,如溪水般清秀流畅。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八(8)班 孔洛丹 指导教师 孙垚
夕阳西下,山尖把橙红的太阳戳破了,红色、黄色、金色洒满大地,也洒在了我的身上。我坐在草地上眺望远方,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
理想是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理想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理想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先人们的理想,如蛟龙出海,气势如虹。而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一个“接地气”的理想:成为一名新农人。
民以食为天,粮食储备乃是国家大事。如今作为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国粮食却仍需要进口。作为新一代的农业人,我更应该励志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小时候,外婆跟我讲述着她们小时候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为缺少粮食活活饿死很多人。外婆诉说往事时,眼里还噙着泪花。她叹息道:你的外太祖爷就那时走的,一碗米汤都能救活一条命啊!所以你们这代人不缺吃喝,要感谢党和政府,更要懂得爱惜粮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那刻起,一颗种子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埋下:我要当一名时代的新农人,让人人不挨饿。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所以我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了解生态知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每年暑寒假,我都会到农场参与生产劳动。当看到每个客户从农场买到各种满意的绿色农产品时,我虽忙碌却快乐。我们的农场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利用线上平台拓宽了销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还能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农业也能成为一项有前途的事业。
我坐在草地上看着牛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绿油油的小草在风中摇曳,云朵在天空徜徉,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教师点评:文章围绕“成为新农人”展开,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粮食安全紧密联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尾描绘坐在草地上看到的美好景象,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情景交融,既呼应开头,又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杜鹃花开 理想绽放
七(6)班 刘熙妍 指导教师 钟师慧
时光流转,春意又至。杜鹃花开,香气氤氲,染粉了霏霏细雨。我的心情却如同泼墨画中的黑白,混沌而沉重。盯着眼前的一片狼藉,不禁思索起自己为理想定下的信念,百无聊赖,怅然若失。
假期刚过,一则绘画比赛引起了我的注意,便迅速报了名,废寝忘食地创作练习,只为带着最好的名次踏入决赛的画厅。可初赛的结果呢?心中那座由希望和努力建成的高塔在现实的重锤下轰然倒塌,碎片四溅,每一片都反射出失望的光芒。我的初赛名次只能勉强挤进决赛。如此不理想的结果令我不知所措,满心的失落与沮丧飘向窗外,指引着我看向那颗杜鹃。
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杜鹃花也难逃风雨侵袭。花枝被吹得东倒西歪,花瓣零落一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我不禁悲从中来,我不正像这杜鹃一样吗?它在无情的狂风暴雨中颤抖,花叶随风飘零,如同我的付出,在现实的残酷面前化为泡影,尽付东流。
春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风,悠悠地吹着,带来一股清幽淡雅的花香。我抬头寻找那几朵杜鹃,风雨过后,杜鹃已不复往日的婀娜多姿,但那几朵杜鹃仍顽强地绽放,露出淡黄色花蕊,花瓣上的雨水还在,衬得那粉红的花瓣更为娇艳。我的内心也被触动,我也要像杜鹃花这样坚强,不惧风吹雨打,坚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勇于挑战自我,让梦想展翅飞翔,让理想绽放在朝阳之下!
很快就到了决赛的日子,我紧握手中的画笔,脑海中不断回想风雨过后杜鹃傲然开放的姿态,画下了那艳丽的色彩,沉闷的墨色也与之碰撞。决赛的结果又如何?心中的那座高塔没有倒塌!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我拿到了别样的名次!
纸上观月,墨间数流年,又是一年杜鹃花开,岁月更迭,华章易换,过往皆为序章。在这清风拂面之际,我心中那份追求热爱的信念——如杜鹃花般绽放不变的信念,吹响蜕变的号角,与朝阳共赴理想的彼岸!
教师点评:文章采用“双线并行”的形式,将自己参加绘画比赛的经历与受杜鹃雨后仍顽强绽放的触动巧妙结合,突出了在困境中坚守理想、不惧挫折、奋勇向前的主旨。
理想与光明
八(10)班 李秋忆 指导教师 郭秋芮
前方亮起了一盏灯
它微弱的光芒
轻轻地照亮了周围的黑暗
辛苦的人儿呵
朝着那点光明去吧
这样你才能
得到一片广袤的天地
前方亮起了一盏灯
它柔和的光芒
缓缓地映射出四处的荆棘
伟大的国家呵
朝着那片光明去吧
这样你才能
取得一片安定的民心
教师点评:小作者通过描写国家和百姓在“照亮黑暗”和“映射荆棘”的灯光下探索前方道路、奔向理想光明的生动图景,表达了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美好祝愿。语言凝练恳切,主题鲜明。
以笔寻光,追逐理想
九(1)班 屠惜悦 指导教师 张玺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题记
手执笔,研浓墨,心塑造。一笔落痕,缱绻心肠,两笔延展,步履华章,三笔转撇,自有锋芒。笔端渐露柳风颜骨的清秀,泛黄的宣纸满是笔尖划过的痕迹。小小的我初入书法殿堂,便对这淡淡墨迹心存向往。初拾毛笔,即生出为书法家的理想。
或许是最初印象的美好,我对习字心向往之,每次练习,都仿佛远离了尘世喧嚣,只留书案上的缕缕墨香。
可时光如墨流转,即将步入中考的我不得已减少练习的时间。书案前的宣纸已微微泛黄,染上尘灰。许久未沾墨水的毛笔,也似失其本色。可我不甘放弃,看着桌前“小小书法家”的稚嫩笔迹,毅然决定重启书法之旅。重拾毛笔,亲切之感盈满心间。笔尖流转,一笔一画都注入了生命。双手捧砚,拂去灰尘,书法之光再次将我唤醒,开启了追梦之路。
为了市里的比赛,我再次伏案练字。抽取课余稀少的时间,每分每秒不停歇。墨盒里的墨汁总算有所流动,笔墨纸砚都再现了往昔生机。笔头划过,日月更迭,身影始终伫立案前。每日完成作业后再去习字,手腕总不免疲劳,可我相信这是成功的预兆。不知不觉间,堆积的宣纸已有半桌高,墨瓶也有所亏空,比赛的日子在一纸一墨间逼近。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交了作品,等待结果。数周后,收到通知,我的书法作品拿了全市二等奖。提笔,挥毫,墨迹沿纸张的脉络晕染,如灵动的舞者,倾诉着书法的诗意。
我并未因比赛的结束而终止练习,繁重的学业也并非习字的阻碍。每一次笔墨的挥洒都是成长的足迹,每一幅作品的完成都是岁月的见证。儿时对书法的一见钟情,促使我开启了学习书法之旅,长大后对书法的再见倾心,便成了我追逐书法的动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哪一次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阳光照射到人间须经历层层黑暗,种子想长成嫩芽,也须风雨的磨砺。我自幼追梦,自知不易,手臂时常因长时间的练习而酸痛不已,可只因心存向往,难舍墨香萦绕,便沉浸书法世界。
磨浓墨一砚,展宣纸一卷,飒飒风骨力透纸背,从《兰亭集序》到唐诗宋词,书法的曙光盈满笔间,我在逐梦路上挥洒笔墨,书写华章。
教师点评:小作者语言简练,手法自如,文章一气呵成。沐翰墨清韵,成理想之光。写出了对书法的理解与钟情,也写出了追逐理想过程的坚定与努力。思路清晰,先播种理想之种,再耕耘理想之田,最后收获理想之果。
不曾负春景
九(9)班 江雨诺 指导教师 张慧子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鉴湖女侠秋瑾一生的理想就是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妇女解放。厚重的历史书里,秋瑾如朝开夕谢的槿花,一现是辈子,一笑能明媚春景。
晨曦中初放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彼时的福建繁华如斯,秋瑾是一朵应时代而生的烈火玫瑰。自幼聪慧的她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十岁熟读四书五经,好文史能诗词,十五岁骑马击剑更是不在话下,三次拒绝缠足,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在男尊女卑的旧俗之中,她不安于成为贤淑的大家闺秀。立志做仗剑走天涯的女侠。
福建的山水浸染,她与世不同的英气正潜滋暗长。少女时代的秋瑾出落得如晨曦中的一株槿花,含苞欲放。
暴雨中呐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京城秋容如拭,黄花经霜傲放,遍绕篱墙,终抵不住朝廷腐败,凄风冷雨,四面歌残之际,她毅然冲突家庭的樊笼,不愿米盐琐屑终其身,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面对强敌不惧,秋瑾手执笔杆,书写革命华章,市井喧闹间,为革命投入身心。
高门大户、锦衣玉食,她不屑于做令人艳羡的蛾眉,为国为民,发出救国图存的呐喊,如怒放的槿花托起暴雨,强笑着绽放。
秋风中凋零
“秋风秋雨愁煞人”。入夜微凉,绍兴城的屋瓦,浮漾着湿湿的流光,秋瑾拖着沉重的镣铐走过寂静的青石街,望了望黑漆漆的天空,出发前在那张让她招供的纸上愤然写下这句绝命诗。整个绍兴城在沉睡,沉睡在一片迷茫中。刽子手的刀高高举起,秋瑾的头亦高高昂起,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搏杀。秋瑾的浩气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清晨。
古城轩亭口,一个伟大的生命消失了,而秋瑾的精神高标独立,立成了一座永远的雕像。
回眸那段风雨飘摇的峥嵘岁月,秋瑾一腔热血,虽只是微明的星火,也将会化作火炬,恰如槿花一笑明照千秋。这一生秋瑾不曾负春景!
教师点评:笔调优美,情感真挚,书写秋瑾烈士为实现理想奋斗的一生,字里行间,情思深切。秋瑾,似星耀于暗夜之空,芒寒色正诚为巾帼奇英,民族脊梁。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