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蜀网品牌 > 蜀山文化 > 正文

【蜀韵】“理想之光”主题征文(金湖中学)(二 )

编辑日期: 2025-02-07 16:11:41    来源:今日蜀山   

  以理想画笔,绘生命画卷

  九(1)班 查雨桐 指导教师 张玺

  人海浩瀚,你我不过是渺渺一缕烟火;但人生漫漫,又怎能色彩单调?总有一束光会冲破黑暗的桎梏,来到身边,指引生命之舟驶向理想的港湾,被璀璨星光渲染,让平淡的日子熠熠生辉。

  与水彩相遇,如遇一场七彩迷离的幻梦。颜料与水交融,画笔调配出独特美丽的色彩,小小的纸张竟渲染出世间万物!我被它的淡雅韵味深深地吸引住了。从那时起,做一名画家便成了我的理想。

  时光荏苒,回首间,水彩已陪伴了我十载。自从进入九年级,面对学习上的沉重压力,我似与它产生了隔阂。天阴沉沉的,我提起画笔,随意勾勒出景物的轮廊。绘画老师来到我的身后,我的手心不禁冒汗,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你的色彩太不协调了,线条也毛躁,你这样怎么去参加比赛啊?”老师的话让我不知所措,调色盘中本该五彩斑斓的颜料,倏忽也变得灰蒙蒙。我不禁想到最近下滑的成绩,又想到参赛作品的主题还未想好,我的心如坠深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似是枷锁缠绕着我,令我窒息……

  离开画室,初冬的冷风袭来。突然,一片黄叶从我眼前落下。举目,枯黄的叶片如同一群金黄色的蝴蝶纷纷扬扬地飞落,乌云不知何时被风儿吹散,淡淡的阳光洒在落叶上,折射出流光溢彩的美……我所见的是落叶归根的静美,是万物追寻的新生,这何尝不就是我的理想之路呢?

  心中的阴霾散去,豁然开朗,我忙又折回画室。“老师,我知道画什么了!”我拿起了画笔。阳光透过窗子洒落在纸上,调色,落笔,落叶的金黄在纸上霎那间晕染开来,宛如初生的太阳照亮我的眼眸。再调色,再落笔,天空的湛蓝与阳光的鹅黄轻柔地拥抱在一起,就像理想与现实的融合……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水彩是我一生挚爱,我又怎会因一时压力而放弃它呢?

  追寻理想,如觅一场天青色的细雨,让人沉沦其中。理想之光,恰似繁华落尽灯火阑珊处的彼岸,吸引着我不断地追随着它。又宛如水光潋滟的涓涓细流,不断给予你我前进的力量,让我们绽放生命的光芒。理想之美,美在它明媚的光芒,亦美在铺满追梦之路上的灿灿金黄。

  教师点评:小作者语言华丽,笔触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追逐画家梦的坎坷经历与心路历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压力与不甘的纠结,放弃与坚持的对撞,追求理想的路上跌跌撞撞,却又咬牙坚持了下来,是理想之光的激励,让她绽放了艺术的生命,获得了成长。


  绷兴国之弦 放理想之矢

  八(9)班 陈若汐 指导教师 夏秀娟

  真理的波涛,一旦喷涌就奔流不息;理想的火焰,一经点燃就永不熄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横渠四句”,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的理想与追求。从古时的谦谦君子到今日之时代少年,理想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吾辈少年恰逢盛世,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实现远大理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考题。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如一束光,引领着中国冲破黑暗走向光明;少年将军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雄心壮志,带领好男儿们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少年天才王勃,凭借非凡的才情立下高远之志,挥毫写下壮丽诗篇光耀千古。他们都以青春之热血,生动地诠释了少年当立鸿鹄之志!吾辈少年,当乘理想之骏马、驾信念之疾风,在青春的舞台上尽情地驰骋!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少年当有凌云志,航天少年于新辰,扎根在大凉山中,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以拼搏之态向浩瀚的宇宙进发,展现属于少年的风采;奥运小将全红蝉纵身一跃惊艳了世界,以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挑战跳水巅峰,书写少年传奇。他们无不是早已立下远大理想,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地向理想的高峰攀爬,他们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向吾辈少年展示了榜样的力量!

  “云城发轫,培风图南”。唯有志向高远之辈,方能开启伟大征程。司马迁以著史立说为毕生志向,最终成就“史家之绝唱”; 李时珍将修订《本草纲目》为天下百姓造福视作心中宏愿,踏遍万水千山,尝遍千辛万苦,故而留下万世不朽的药学经典。他们皆是胸怀壮志,于云程初启之际,勇往直前,逆流而上,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热爱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吾辈少年,理想的彼岸,唯有热爱并不畏艰险、奋勇前行,方能抵达!

  人生路漫漫,何曾有坦途?若无理想之明灯,何以明前路?若无理想之罗盘,何以辨东西?吾辈少年唯以正心为轮,以笃志为轼,以不懈奋斗为马,绷兴国之弦,方能放理想之矢!

  教师点评:家国理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小作者用她优美富有诗意的笔触,以排比段的形式,叙写了先辈们为了家国理想而奋斗的光辉事迹,立意深远,令人感奋。家国理想代代传承!


  我们的理想

  七(9)班 吴羽涵 指导教师 马丽丽

  环卫工的理想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新荷,冬藏雪。每当露水在草间流转,他们就在鸡鸣划过长空,惊醒沉睡的城市之前,抚平了衣角的褶皱,穿过清晨的薄雾。在呼出的白雾中开始一天。

  发凉的手脚通向一颗炙热的心。“我的理想?”大爷摆摆帽子,皱纹被笑容牵动,沟壑里岁月流转,他说:“街道干净,城市漂漂亮亮的,我的心里就高兴!”

  皲裂的双手握着粗糙的扫帚,“刷刷”两下,街道就好似无人来过般洁净。但那枯叶似不死心,风一吹就又飞奔而下。而那道背影,仍在摆着扫帚。

  农民的愿景

  沐浴在深秋的暖阳下,红润的苹果一个个跳跃而下,肥硕的地瓜在田垄里打滚。“轰隆隆”,播种机走过田野,将新的麦种撒下。农民小哥摸摸黝黑的脸蛋,忍不住期望着金黄的麦浪和十里的麦香。

  西风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而来,却见那雪花飞舞,盖住麦芽。冷风冻的农民们鼻子发红,但他们一点儿不恼,透过布满水雾的窗户,望向屋外的鹅毛白雪,倒是笑得像个孩子:“瑞雪兆丰年呐!”

  麦子在风吹下一摆一摆,在艳阳下映射出耀眼的光芒,俨然是金黄的海洋。它们唱着丰收与幸福的歌。此情此景,农民们一点儿不觉得累,满心欢喜地说:“麦子该收了!”

  早餐店老板的心愿

  我家楼下有一家早餐店,老板胖乎乎的,有着亮晶晶的眼睛,脸上总挂着憨态可掬的微笑。每次路过,都看大门敞开,店里热气蒸腾,生气勃勃,学生们嬉笑着在小馆里就餐。店里的座位甚至供不应求,只是因为太好吃了!他们家的肉包子是最受人欢迎的,皮薄肉厚,一口下去,幸福感在口间油然而生。

  每天清晨五点半,雾气迷蒙之时,早餐店的卷帘门总是准时拉开,老板一双大眼神采奕奕,嘴角噙着亲切的笑容。

  “要说我的理想,那就是让别人感到幸福吧!”老板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了缝,“每当小同学们乐呵呵地夸我的早餐,我的心里那叫一个美!这真真切切是我坚持的动力呀!”

  理想是种子,被埋在心灵的沃土,结出丰硕的果实;理想是勇气,让我们昂起头来,面对世界。

  教师点评:本文重点突出,内容具体,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书人生之卷,绽理想之光

  七(3)班 叶丝语 指导教师 乔娴

  岁月为笔,理想为墨,捕一缕黎明的白,书一卷未来可期。——题记

  在漫漫人生路上,理想,是大漠中流淌的甘泉,是荆棘中盛开的蔷薇,亦是黑夜中划破云层的晨曦,它始终激励着我勇往直前,去谱写独属于我的华丽篇章。

  儿时,每每读到优秀的文章,我总要央求着父母,带我去往书中的世界。读《鸟的天堂》,我来到广东,赏一幅自然的和谐画卷;读《济南的冬天》,我游了济南,享一次冬日的温晴天气;读《圆明园的毁灭》,我又飞往北京,叹一场历史的惨痛教训……

  那时的我,惊奇于这些作家的文笔,怎能如此的生动细腻、直击心灵。却不觉,心中的理想已悄然擦出点点星光。

  渐渐地,我开始痴迷于自己写文章,只是墨色淡了,没能写出人世凡尘的潇潇洒洒,也没能写出良辰美景的璀璨风光,只能笨拙地去模仿,一遍又一遍地去领悟。青涩稚嫩的字里行间,理想的光芒愈发闪耀。带着心中的理想,带着对未来无限憧憬与期望,我日复一日地不断努力,在无数个夜晚用心推敲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我渴望着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会有人被我的文章所打动——就如同小时的我一样。在内心深处,我聆听到理想绽放的声音。

  如今,我已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容舒缓的词句从笔尖流露,纸页上盈满了欣喜与自豪,心中的理想逐渐清晰且坚定:我要用我的方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领略中国的大美风光!

  我的祖国,碧水连绵,山岩耸立,美丽的神州大地令人心醉,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人们总是感叹之余,心里生出一种崇敬和畏惧。而文字,同艺术一样,它可以填补时间的缝隙,可以定格瞬间的浪漫,可以带我躲避世俗的浮躁与喧嚣。这,或许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了吧?

  我豁然开朗,原来,我的理想,便是我在人生路上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却一直坚持着去追寻的那一道光啊!

  风吹过林梢,彼时我们正当年少,向着理想,从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书写自己的篇章。而理想,会永远在前方指引着你,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教师点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理想之光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构思新颖,语言优美。

  破长夜为晓

  九(4)班 夏致远 指导老师 施靖

  “哥哥,哥哥……”是乔年的声音。冰冷又漆黑的监狱里,我缓缓睁开眼,看到了乔年眼中的焦急。“哥哥,马上要去刑场了,你后悔吗?”身上的鞭痕还在隐隐作痛,可我依然答道:“既然……既然选择了革命,那么共产主义……就是我的理想,我不后悔。”是的,我从未悔恨,也不曾遗憾,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那一年,我和弟弟一起远渡重洋,赴法留学。那时的法国,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红色的思潮席卷而来!我和乔年半工半学,在昏暗的油灯下传阅着各种革命书刊。我被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才有出路!”我们的眼中光点闪烁,似是希望在跃动。

  回国后,时局混乱,风雨飘摇。我站在北平的街头,目之所及是逃荒的难民在街头乞讨。哭嚎声、卖儿卖女声一点点地刺入我的耳中,也一点点地扎在我的心里。他们衣衫褴褛,枯瘦如柴,眼中尽是麻木。我握紧拳头,心乱如麻,同情、不甘、愤怒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革命,还百姓活着的权利,哪怕我仅是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在精心策划下,我和战友发动省港大罢工。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我高举旗帜,大声呼喊,捍卫我微小却执着的理想之光。骑警的棍棒,尖厉的枪刺冲我挥舞而来,我紧攥手中的旗帜,大踏步向前。我不能让手中的旗帜倒下,决不能……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既然选择革命,我必会为之奋斗终生,至死方休。

  踏上刑场,我望了望天空,拥抱久违的阳光。刽子手抓着我的肩、我的头,用力往下按,我挣扎着起来,冲着他们手中的屠刀只轻蔑一笑。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乔年,你要相信,我不会白白牺牲。革命之路虽漫长,但它向着理想之光,必会有后来者义无反顾,继续战斗。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心有光芒,虽长夜不能遮我眼,你看,天终究会亮!

  教师点评:文章以第一人称,用先烈陈延年的口吻来写,视角独特;紧扣理想之光,从就义前夜开始,中间通过插叙展现革命历程,最后英勇就义;读来令人震撼!

  少年梦

  七(7)班 叶润雨 指导教师 钟师慧

  顺流而下的是时光,

  逆流而上的是理想。

  理想是赶路人的月,

  是逆流者的桨,

  是荆棘之处的繁花。

  在看见与看不见的地方,

  都是理想的战场。

  少年啊!

  希望你不惧风和雨,

  带着希望停靠理想的港湾。

  不因世俗的眼光,

  改变最初的模样。

  理想啊!

  希望你永远沸腾,

  做展览馆里流动的生命。

  少年啊!

  鲜衣怒马不惧权,

  热血青春不留憾。

  教师点评:诗歌围绕“理想与少年”展开抒情。开篇将理想比作月、桨、繁花,意象生动且富有诗意,形象地描绘出理想在人生旅途中的指引、助力与美好。诗中对少年的劝勉真诚而有力,充满了正能量与青春的激情。

  独倚长剑凌清秋

  八(6)班 夏雪 指导教师 邢云梦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龆龀少儿,理想是到达梦寐以求的远方。

  住在袅袅炊烟的村庄,富于土厝,村后便是岿然不动的山。饭后,昂首而望,常思忖着,山外究竟为何物?是鳞次栉比的楼,抑或是碧波万顷的海?由此,我竟萌生出几分倔强,理想便在刹那绽放耀眼的光,心中燎起星星之火,痴迷山外景象。于是,体弱的我,与阿公相伴,翻过那座山。

  举目远眺,一头是漫山遍野的绿,令人心旷神怡,另一头却是层峦叠嶂的山,布满沟壑。我不免有些沮丧,风休住,泪盈满眼眶。阿公爱抚地拍着我的背,低沉沙哑的声音传入耳畔“翻过此山,挑战自我,亦是实现了理想啊!”

  豆蔻含苞,理想是驰骋于文学的赛场。

  手中攒着揉皱的稿纸,缄默,不语。

  凌晨的天如有盛筵已散,星月悄然退去,太阳从窗外榛莽中长出,一片明亮,橘红隐隐褪去,遗留的则是无尽的光。又是不眠夜。我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缪斯女神的文学殿堂,是我朝思暮想的地方。

  可天不遂人愿,缪斯女神将我拒之门外,接二连三地失败,同学的轻蔑,家人的失望,令我迷失方向,郁郁不得志。彻夜辗转,微月的夜晚,“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方才领悟:不惧他人目光,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坚信自己不止于此。

  拾起笔,畅言理想。

  青春今朝,理想是九天揽月的鸿鹄之志。

  伏案桌前,凝视着繁杂的数学题,抓耳挠腮,四肢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动弹不得。曾几何时,许下的壮志豪言,瞬间化为理想的泡影,轻飘飘地破了。窗外,忽地大风刮过,一阵凉,一阵热,我昂起头,顿时,不甘与酸涩涌上心头,我不甘心!我绝不止于此!

  此后,走廊上少了我与同学无聊的嬉戏,图书馆多了我奋笔疾书的背影;课间少了我爽朗的笑声,自习室内多了我阅读课外书的乐趣,卧室里更多了堆积如山的草稿纸。图书馆是我最好的练兵场,那里承载了我儿时的懵懂,如今的努力,未来的期盼。

  做一阵风吧。独倚长剑凌清秋,我是我,即是风。

  千山俱尽,吾续常青。

  教师点评:本文语言优美,以时间为序,展现了成长过程中对于理想的思考与追求。文章情感流露自然,感悟深刻,立意深远!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