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荣
在蜀山区井岗镇金湖社区农贸市场内,“巧姐缝补工作坊”的门面,并不起眼,迎来送往的却都是老主顾。“张大姐,这个裤边散了,帮我想办法补一补,扔掉太可惜了!”6月29日,社区居民李阿姨来到了这间小小的缝补店。除了像李阿姨这样的本社区居民,还有不少人特地从别的街道、社区赶过来,就是冲着67岁张安荣的手艺。
“巧姐”的便民服务点
张安荣的缝补小店门头上写着:金湖社区便民服务点,“巧姐缝补工作坊”只有十平方米左右,里面摆放着一台老式的蝴蝶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一张裁布桌和几把椅子。靠墙的一边摆放着一些棉绸的布料和被面料子。
大部分时间,张安荣都坐在那踩着缝纫机,专心地缝补着手中的活计。
缝补都是经过日积月累练习起来的。“我做这一行也有二三十年了。”张安荣笑着说。早些年,她曾经在一家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下岗后,她寻思着做缝补的工作。
“裁缝都是自学的。”张安荣笑着说,“我手巧,从小爱做手工,打毛衣、绣花都会一点。”刚开始,她跟着书本学,自己耐心琢磨,在缝补上下功夫。“补衣服、改衣服,很多人都觉得我做得好。”
一张一合地裁剪、一针一线地缝补……靠着裁缝这门手艺,张安荣撑起了一个家。热情、健谈、爱笑的她,完全看不出是一位乳腺癌患者,而且家里还有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儿子需要照顾。
“小修小补”方便居民
金湖社区居民多,60岁以上的老人多。看到一些质量很好的衣物被扔掉、有些老人又勤俭节约舍不得买新衣服时,张安荣就想着“重操旧业”,为大家做点事。“衣物不合身,需要裁长短、改肥瘦、装拉链,甚至有些在坏了一小块后,需要缝缝补补。正好我有这个手艺,又想帮大家做点事。”她笑着说。
在金湖社区的牵线搭桥下,今年3月“巧姐缝补工作坊”开张了,为居民提供服务。
穿针、引线、打结、回针……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不到5分钟,一个裤脚边就被缝补得整整齐齐。不管居民补啥,张安荣都很有耐心,哪怕是有些复杂的活。
说话间,一位70多岁的阿姨,拿了一床薄被子来找张安荣锁边。这床被子已经有些年头了,但阿姨用习惯了,非常喜欢。“我儿子媳妇要给我买新的,我不要。这个被子好好的,丢了怪可惜的,我习惯了,找她来给我修修。”
不到3分钟,张安荣麻利地给被子锁好边。有线头的地方,她还细心地检查,进行修剪。拿着缝补好的被子,阿姨十分满意。
“在外头修一个拉链,改一个裤边,她只要几块钱,她花时间精力,拉链也要成本,我上回想多付几元,她怎么也不要。”居民宋阿姨之前来补过衣服,她很敬佩张安荣。
每天早晨,张安荣安顿好儿子就来店里干活,11点多她要回去买菜烧饭,中午稍作休息就来店中,晚上五六点回家照顾儿子。
加入“老师傅志愿服务队”
因为手艺好、价格实惠,巧姐缝补工作坊的生意越来越好。
这间小小的裁缝铺常常被挤得满满当当。有一位男居民的裤子松紧坏了,让给缝上一个松紧。张安荣觉得那样不好看,她把裤边拆开,重新装上松紧,缝补得十分仔细。因为只要5元钱,这个居民非要多给。“这么费工费时,又缝补得这么好……”张安荣说什么也不要。“就是帮一点小忙。”过了几天,这位居民送来苹果非要张安荣收下。一来二往,他们都处成了朋友。
年轻人喜欢在网上买衣服,回来发现哪里不合适,花几块钱我就帮他改好了;上了年纪的人比较节俭,衣服坏了修补下还能再穿穿;小孩子调皮捣蛋把衣服弄绽线了,找她三五分钟就给补好了……
精湛的手艺、实惠的价格,张安荣就是这样很多时候都会让利或者打折。张安荣把缝补作为便利居民的事情。“这么多年,我得到了政府和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也要尽力去帮助他人。”对于她来说,“闲不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挺开心的。一方面贴补生活,照顾好儿子,另一方面给大家服务。”
据悉,金湖社区成立了“老师傅志愿服务队”,将很多有一技之长且愿意发挥余热的“老师傅”召集一起,定期去社区做志愿服务,张安荣被大伙一致推选当了服务队队长。
日常空余时间里,张安荣尽自己所能点缀这一个公共空间。店铺里收拾得干净清爽,不大的案板摆放着几束干花,三五把椅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现在居民有空了都爱来这里坐坐。
“我乐意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张安荣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何芳芳 通讯员 詹伟伟 王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