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园子里面火龙果大棚有13个,一个大棚年产量大概能达到2000至3000斤,结合眼下观光采摘收入,一个大棚预计收益在三四万元左右。”8月17日,在蜀山区小庙镇五十墩社区,胡杨家庭农场的女主人刘丽丽向记者介绍当季的水果采摘情况,“除了火龙果,我们农场现在还有梨子、葡萄、黄桃等等,正是成熟的时候,能够满足大家多样的需求。”
创办胡杨家庭农场
刘丽丽是小庙镇茅铺村人,2015年和丈夫一起创办了胡杨家庭农场,最初只有十几亩地采摘园,如今已达400亩。种植日益规模化,采摘经济越来越红火。农场的成功,离不开刘丽丽和丈夫二人多年来的科学谋划、技术创新和辛勤劳作。
最初开办农场时,刘丽丽从葡萄开始试手,很幸运,当年的葡萄顺利挂果,效益也不错,这让她十分欣喜。
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刘丽丽遇到了困难。2018年的一场寒潮,让100多亩橘子受冻严重,损失近100万元,农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刘丽丽并没有气馁,而是安慰、鼓励丈夫,重振旗鼓。
这一次,他们选择将土地化整为零,增加水果品种,不仅能让农场保持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更可以规避风险,减少受灾损失。显然,这条路走通了,胡杨家庭农场凭借丰富多样的水果品种、个大味好的水果品质,受到了周边许多居民的认可和欢迎。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生态大棚百果园”,家庭农场模式开辟了农业新形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添砖加瓦。
从最初创办农场时,刘丽丽就与丈夫达成共识,采用更加先进的滴灌技术,大大提高了水利用率、控制温湿度。使用有机肥,将菜籽饼、羊粪、鸡粪混合发酵后上在果树根部,这是让水果品质上乘的秘诀之一。
此后,她还不断学习和接受农业相关的新知识,在农场建设了避雨棚,防止病虫害的出现,进而减少农药使用,进一步提升水果品质,做到纯天然、无公害。
胡杨家庭农场每年都会优先雇佣附近居民,采摘农业成为群众生活新时尚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户实现就业增收。“在我们农场固定工作的有十几个人,在忙的时候我们会多雇佣几位周边居民,最多时能有20多人。”刘丽丽说,“工人工资一天百八十元,村民们年收入人均能达到2万元左右。”
前来采摘的游客们在大棚内穿梭,一路欢声笑语,铺陈了一篇景美、果香、乡村兴、经济强的美好画卷。
“巾帼”育“金果”。刘丽丽秉承着自己对这片土生土长的土地的热爱,深耕农村、施展拳脚,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开辟了家庭农场的新天地,为建设美好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蓬勃力量。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实习生 张静文 通讯员 袁琳 罗一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