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AG600飞机全机雷电效应验证试验现场
研发微型传感器、构建“雷电大数据中心”、通过AI预测雷暴路径……8月25日,记者从蜀山区获悉,中航工业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航太”)将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助力低空经济航空器突破安全瓶颈。
核心指标全球领先
近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拿到适航证,获颁生产许可证。
这款飞机既要在万米高空翱翔,又要在浪高数米的海面起降,复杂的使用环境对雷电防护提出了苛刻要求。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对飞行器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架飞机的雷电防护系统就是它的“金钟罩”。
合肥航太深耕电磁环境效应领域数十年,涉及我国航空工业几乎所有新型飞机的雷电防护试验研究工作。合肥航太的雷电防护适航试验验证及产品已成为国产航空器取证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国际雷电防护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动式全机雷电试验装置、亚洲单层高度最高的雷电综合试验室、全球领先的极高雷电压和全参数雷电流试验装置,成为国际同行赞誉的‘大国重器’。”合肥航太总经理、中航工业飞机雷电防护首席专家段泽民介绍。
近日,合肥航太建设的强电磁环境防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入选了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试基地并正式授牌。这一基地是依托国家部委“十三五”立项的重大试验设施,核心指标全球领先,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跃升的关键平台。
开辟电磁安全“新战场”
作为一家合肥土生土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合肥航太创立于1995年,落户蜀山区。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空经济的浪潮下,合肥航太提前布局,将航空级雷电防护技术延伸至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一新赛道。
近期,该公司成功完成国内首例eVTOL航空器雷电分区试验,为沃飞长空AE200-100机型确定雷电初始附着区域,拉开其雷电防护适航取证的序幕。
针对eVTOL复合材料多、电磁敏感性强、低空运行易遇雷暴等特点,合肥航太开展了数千次不同姿态的雷电试验,为低空飞行器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该公司还与白鲸航线、零重力等eVTOL企业达成雷电、静电、HIRF等电磁防护适航取证战略合作,助力我国低空经济航空器突破安全瓶颈。
“我们正在研发微型雷电传感器,构建‘雷电大数据中心’,通过AI预测雷暴路径,为每架飞行器提供专属‘雷电天气预报’,赋能万亿级低空市场安全启航。”段泽民表示。
根据规划,在“十五五”期间,合肥航太将持续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级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平台。蜀山区将在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持,助力该公司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架中国制造的飞机不仅飞得高、飞得远,更要飞得安全。”段泽民自信地说。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吴奇 通讯员 徐明 季云冈·